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一些修辞手法的一些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5:1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1

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二、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对偶
  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五、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六、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七、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八、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
  1.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九、反复
  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易考点分析

一、比喻与非比喻的识别
  比喻指用甲物来比拟乙物,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分不看形式(比如有没有“像”“如”),而是看两者是不是比喻的关系。比如:
  1.“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本体:露、月。喻体:真珠、。。)
  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暗喻)(本体:潮声。喻体:鼾声。)
  3.“我知道,我们已经隔了一堵厚障壁。”(借喻)(本体:没有直接写出来,是指“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喻体:厚障壁。)
  甚至以下偏正短语也是比喻:
  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思想比做“野马”。)
  2.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做“舟”。)
  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
  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2.她长得像他姐姐。(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3.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轮船和扁舟也是一类事物,不是比喻,而是比较。)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二、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拟人指将事物人格化,使物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
  比喻是“物”(名词)之间的比较,而拟人是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比较。主要看一下有没有“喻体”(比喻可能没有本体,但必然有喻体),如果有,则是比喻。
  以下是拟人: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
  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
  稍作改变,即为比喻:
  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
  借喻既有“借”的功能,又有“代”的功能,而借代只有“代”的功能,两者的区分是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句,借代不可改成比喻句。
  借喻的例子有:
  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浪花比做“翡翠”。)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日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敌人比做“毒蛇猛兽”。)
  3.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把隔阂比做“厚障壁”。)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把光明的未来比做“黎明”。)
  借代的例子有:
  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指现大洋,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无法改成把钱比做“袁世凯”。)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替群众财产,无法改成将“财产”比做“一针一线”。)
  3.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汗青”代替“史书”,无法改将“史书”化做“汗青”。)
  4.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峰。(用“雷峰”代替好人,无法将“好人”比做“雷峰”。)
  5.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无法将“少先队员”比做“红领巾”。)
  6.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用“龙井”代替“茶”,无法将“茶”比做“龙井”。)
四、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
  对比的例子有:
  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偶的例子有:
  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五、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
  排比句如:
  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对偶句如: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过五关,斩六将。
  3.驿寄梅化,鱼传尺素。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六、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一般是自问自答。
  反问的例子如下:
  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2.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识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识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设问的例子如下:
  1.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七、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只需要两个即可。
  排比的例子如下:
  1.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
  反复的例子如下:
  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党杀*党,无耻啊!无耻啊!(两个“无耻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
  3.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两个“我要提”。)
八、夸张
  夸张指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包括三类:一、扩大夸张,如“虽九死,其犹未悔”;二、缩小夸张,如“他的心眼比针鼻还小。”三、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新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其他夸张的例子如下:
  1.李杵头这人,盐水泡鹅卵石也能下酒,哪一顿桌上没酒眼睛就鼓起来了。
  2.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
  3.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精妙世无双。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比喻,拟人让作文生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1

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二、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对偶
  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五、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六、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七、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八、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
  1.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九、反复
  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易考点分析

一、比喻与非比喻的识别
  比喻指用甲物来比拟乙物,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分不看形式(比如有没有“像”“如”),而是看两者是不是比喻的关系。比如:
  1.“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本体:露、月。喻体:真珠、。。)
  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暗喻)(本体:潮声。喻体:鼾声。)
  3.“我知道,我们已经隔了一堵厚障壁。”(借喻)(本体:没有直接写出来,是指“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喻体:厚障壁。)
  甚至以下偏正短语也是比喻:
  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思想比做“野马”。)
  2.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做“舟”。)
  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
  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2.她长得像他姐姐。(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3.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轮船和扁舟也是一类事物,不是比喻,而是比较。)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二、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拟人指将事物人格化,使物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
  比喻是“物”(名词)之间的比较,而拟人是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比较。主要看一下有没有“喻体”(比喻可能没有本体,但必然有喻体),如果有,则是比喻。
  以下是拟人: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
  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
  稍作改变,即为比喻:
  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
  借喻既有“借”的功能,又有“代”的功能,而借代只有“代”的功能,两者的区分是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句,借代不可改成比喻句。
  借喻的例子有:
  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浪花比做“翡翠”。)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日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敌人比做“毒蛇猛兽”。)
  3.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把隔阂比做“厚障壁”。)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把光明的未来比做“黎明”。)
  借代的例子有:
  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指现大洋,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无法改成把钱比做“袁世凯”。)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替群众财产,无法改成将“财产”比做“一针一线”。)
  3.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汗青”代替“史书”,无法改将“史书”化做“汗青”。)
  4.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峰。(用“雷峰”代替好人,无法将“好人”比做“雷峰”。)
  5.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无法将“少先队员”比做“红领巾”。)
  6.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用“龙井”代替“茶”,无法将“茶”比做“龙井”。)
四、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
  对比的例子有:
  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偶的例子有:
  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五、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
  排比句如:
  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对偶句如: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过五关,斩六将。
  3.驿寄梅化,鱼传尺素。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六、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一般是自问自答。
  反问的例子如下:
  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2.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识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识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设问的例子如下:
  1.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七、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只需要两个即可。
  排比的例子如下:
  1.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
  反复的例子如下:
  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党杀*党,无耻啊!无耻啊!(两个“无耻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
  3.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两个“我要提”。)
八、夸张
  夸张指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包括三类:一、扩大夸张,如“虽九死,其犹未悔”;二、缩小夸张,如“他的心眼比针鼻还小。”三、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新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其他夸张的例子如下:
  1.李杵头这人,盐水泡鹅卵石也能下酒,哪一顿桌上没酒眼睛就鼓起来了。
  2.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
  3.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精妙世无双。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比喻,拟人让作文生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1

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二、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对偶
  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五、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六、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七、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八、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
  1.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九、反复
  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易考点分析

一、比喻与非比喻的识别
  比喻指用甲物来比拟乙物,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分不看形式(比如有没有“像”“如”),而是看两者是不是比喻的关系。比如:
  1.“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本体:露、月。喻体:真珠、。。)
  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暗喻)(本体:潮声。喻体:鼾声。)
  3.“我知道,我们已经隔了一堵厚障壁。”(借喻)(本体:没有直接写出来,是指“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喻体:厚障壁。)
  甚至以下偏正短语也是比喻:
  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思想比做“野马”。)
  2.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做“舟”。)
  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
  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2.她长得像他姐姐。(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3.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轮船和扁舟也是一类事物,不是比喻,而是比较。)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二、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拟人指将事物人格化,使物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
  比喻是“物”(名词)之间的比较,而拟人是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比较。主要看一下有没有“喻体”(比喻可能没有本体,但必然有喻体),如果有,则是比喻。
  以下是拟人: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
  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
  稍作改变,即为比喻:
  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
  借喻既有“借”的功能,又有“代”的功能,而借代只有“代”的功能,两者的区分是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句,借代不可改成比喻句。
  借喻的例子有:
  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浪花比做“翡翠”。)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日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敌人比做“毒蛇猛兽”。)
  3.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把隔阂比做“厚障壁”。)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把光明的未来比做“黎明”。)
  借代的例子有:
  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指现大洋,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无法改成把钱比做“袁世凯”。)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替群众财产,无法改成将“财产”比做“一针一线”。)
  3.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汗青”代替“史书”,无法改将“史书”化做“汗青”。)
  4.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峰。(用“雷峰”代替好人,无法将“好人”比做“雷峰”。)
  5.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无法将“少先队员”比做“红领巾”。)
  6.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用“龙井”代替“茶”,无法将“茶”比做“龙井”。)
四、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
  对比的例子有:
  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偶的例子有:
  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五、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
  排比句如:
  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对偶句如: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过五关,斩六将。
  3.驿寄梅化,鱼传尺素。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六、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一般是自问自答。
  反问的例子如下:
  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2.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识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识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设问的例子如下:
  1.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七、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只需要两个即可。
  排比的例子如下:
  1.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
  反复的例子如下:
  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党杀*党,无耻啊!无耻啊!(两个“无耻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
  3.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两个“我要提”。)
八、夸张
  夸张指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包括三类:一、扩大夸张,如“虽九死,其犹未悔”;二、缩小夸张,如“他的心眼比针鼻还小。”三、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新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其他夸张的例子如下:
  1.李杵头这人,盐水泡鹅卵石也能下酒,哪一顿桌上没酒眼睛就鼓起来了。
  2.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
  3.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精妙世无双。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42

比喻,拟人让作文生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vivo y18l 死机卡在开机界面 vivoy18l手机频繁黑屏死机怎么办? vivo y18l 死机了怎么办 vivoY18l黑屏死机解决办法 vivo y18l刷机很久都开不了机怎么? 湖北自考专升本会有学籍吗? 湖北自考专升本后可以考研吗 湖北自考申请毕业证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湖北自考专升本学历怎么查询 湖北自考专升本为什么没有学籍 扬州万福路LD012号路灯属于哪个区? led灯具市场前景怎样,是否适合继续做下去 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都是什么? 江苏月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到底哪有生产太阳能景观灯的厂,郭集工业园有很多,但是不知道选择哪家?怎么办? 有谁知道马来西亚几个大的灯具批发城在哪?急!! 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区绿化施工方案怎么做?冬季施工有什么注意事项? 扬州市润熙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请问江苏省扬州市的灯具市场和建材(卖灯)市场主要分布在哪里? 现在淘宝智能手机性能比价上哪款最好?我大概想买一部约1000左右的智能手机 郭集镇的介绍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扬州宇光灯具有限公司怎么样? 怎么安装win10和win7的双系统? 郭集镇的原郭集镇简介 江苏室外景观灯厂家哪里便宜?在哪里? 九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扬州郭集工业园那边有很多景观灯厂家,应该怎么选择 送桥镇的原郭集镇 山东临沂灯具厂家多不多,是不是什么灯都有生产. 扬州市国伟灯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作文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及其作用 手机在淘宝买好还是京东,最近还是618很 高邮郭集 调查小区的绿化环境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吗? 微信怎么激活社保保障卡 新建小区绿化路面,要铺彩色沥青,有什么好的方案? 房地产小区景观绿化怎么做贴吧 小区园林绿化应该施什么肥料?怎么施? 小区绿化的项目分类 辞职报告怎么写?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辞职报告怎么写啊!? 我只有一个手机号,已经绑定一个微信了,怎么可以在建另外一个? 手机号码如何换绑? 被倒,密码和绑定手机都改了,他用的是虚拟电话? 佛手瓜营养吃法大盘点 佛手瓜到底有何营养价值 你好,我的之前手机号过期了用不了了买了新的手机号怎么换绑呢? 移动兑换积分要随机码的敢给吗 中国移动积分发送什么代码到10086可以换取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