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4:12
1947年,D.伽柏专注于提升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他的研究受到了W.L.布喇格在X射线金属学领域的启发,以及F.泽尔尼克关于使用相干背景显示位相的工作。伽柏因此构想了全息术,旨在增强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能力。他的突破性成果是1948年首次获得全息图并实现再现,这一成就使他于1971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进入50年代,G.L.罗杰斯等人的工作扩展了波阵面再现理论,然而由于"孪生像"问题和光源相干性限制,全息术在1955年后一度陷入低潮。
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术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转折。1961年至1962年,E.N.利思等人对伽柏的全息图进行了革新,引入了"斜参考光束法",成功解决了"孪生像"难题,用氦氖激光器拍摄出了第一张实用的激光全息图,自此全息术在光学界焕发新生,成为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1964年,利思等人提出漫射全息图,实现了三维物体的再现。
与此同时,苏联物理学家将李普曼彩色照相法和伽柏全息法相结合,创造了反射全息图的概念。自1965年起,脉冲全息术作为全息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发展,动态全息干涉计量因此得以实际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光波波前的一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