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落雁湖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4: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7:12
九里落雁湖,其历史源远流长,曾有多种名称,如大隧、黄岘关、白雁关、百雁关等。其得名源于汉初在此地设县,由于关址距县城九里,故得名九里关。这一关隘在古代享有盛名,与信阳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并称冥阨或黾阝塞,位列天下九塞之一,是连接北进中原与南入楚地的唯一通道。
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天监三年,魏国围攻义阳,梁将曹景宗、王曾炳率军坚守九里关,虽英勇抵抗,但未能攻克,导致义阳最终落入魏国。而宋朝的赵匡胤和杨家将也曾在该地发生过军事冲突。直至宋末,蒙古的忽必烈率军南侵,曾在灵山驻扎于九里关。明朝时期,这里设有巡检司,明末清军攻来,明将田国忠、田国用兄弟在此地为国捐躯,后人建将军庙以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
清代末期,九里关见证了捻军的活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灵山一带成为了鄂豫皖苏区的核心区域,彰显了其在历史上的战略重要性。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多次造访灵山,于灵山寺召开了著名的会议,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区域的历史地位。
1969年,为拦截南北交通,修建了界牌水库,这座水库以其独特的落雁形态而得名九里落雁湖。这一名称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地理变迁,也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