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3: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14:34
牛兆濂,字梦周,1867年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新街镇。据说他出生时,父亲牛文博曾梦见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来到家中,因此给他取名“兆濂”,字“梦周”。牛文博虽只读过几年书,但因家境贫困,辍学做生意,对孩子的教育却极为重视。
牛兆濂自小被誉为“神童”,21岁时便考中举人,却因要赡养父母,未能去北京参加会试。26岁时,他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贺先生提及此事,说这是遵从母亲之命,母亲只愿他学做好人,其他的不强求。贺先生指点他遵循程朱理学之路,自此,牛兆濂专注儒家为己之学,身体力行。
牛兆濂一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有求必应,德行乡里。1900年,关中遭遇大饥荒,他不辞辛劳,主动主持蓝田全县的赈恤救济事务,做事极为清正。他拒绝儿子在赈济局谋差事,获得微薄薪水养家,展现了其不慕荣利的品质。
牛兆濂于1893年赴三原拜贺复斋为师,言:“慈亲之命但愿濂学为好人,他非所望焉”!贺先生因其孝义诚恳,收为门下。牛兆濂一生即奉行“学为好人”之道,布衣自足,以耿介廉洁自守,具冰雪之操。他投身程朱理学研究,且精通周易,善逻辑推理,预见性强,因此被称为“圣人”。
牛兆濂毕生致力于教育,学生门人不计其数。他追求着一种淡泊明志的隐居生活,但生逢乱世,为国计民生,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牛兆濂在1882年参加县考,名列榜首。次年,他充任志学斋斋长,因其爱好广泛,曾遍读兵、农、钱、谷、水利、算术之书。1886年,他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
光绪十四年,牛兆濂听柏景伟讲学于关中书院,并受教于李菊圃、黄小鲁等人。次年应乡试,中第28名举人。后因父逝母病无法进京应试,按惯例应予除名,但陕西巡抚端方以孝廉奏请朝廷得以幸免,并特赐内阁中书衔。
光绪十六年,牛兆濂任白水书院山长,开始治程朱之学。1893年,他赴三原拜贺复斋为师。光绪二十四年,牛兆濂管理蓝田县厘衙局,并主持县赈恤局。他廉正清明,亲自制定局规,率先执行,并严格要求下属。后因厌恶官场应酬辞职,讲学于芸阁学社。
光绪二十七年,牛兆濂被选为咨议局议员,后又被选为常驻议员。期间,他前往烟害最重的西府地区密查,有力地推进了该地区的禁烟。不久,因不满清*的*,辞去常驻议员职务,再讲学于鲁斋书院。
1911年辛亥*胜利后,新*屡次相召,争取他参加*,共商大事。但他对*缺乏认识,每次都以身体欠佳而谢绝。
1912年初,原陕甘总督升允率兵攻陕,企图复辟皇朝。牛不顾个人安危西出礼泉,以民生之计和时局大势晓以利害,使升允罢兵。此后,他专事讲学于清麓书院,以宏扬儒学为己任,慕名来学者与日剧增。
杨虎城任陕西省*后,派蓝田县*曹汉英带绅士十数人持聘书和聘礼邀牛作顾问,但牛力辞不受。
1926年军阀混战,牛兆濂诗云:“大祸中原小祸秦,至微亦足祸乡邻。苍天若念黎民苦,莫教攀阙生伟人。”1930年,日寇野心初现,牛对当局*一味投降对内自相*,极为愤慨。他写下《我明告你》一诗,申明大敌当前,团结则并存号召团结相处,停止内讧。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牛义愤填膺,减膳数月以志爱国之心,并积极倡导抵制日货,用攘夷之说激励学生爱国救亡,挥笔写下了《阋墙谣》一诗,号召大家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提倡抵制日货,并为之减食三月。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牛兆濂极为感动,认为“全*合抗敌,由此发扬,中华民族便有复兴之日”。并亲自组织300名兵勇,恳请投笔从戎,效命疆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增派八个师团的兵力,准备大举进攻华北。患病在床的牛兆濂闻讯后痛不欲生,病情日渐加重,于7月21日愤然辞世。
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陕西蓝田人,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后以遗民自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