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4: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9:55
1946年,程庆国同时考入燕京、上海交大及清华大学,最终选择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在清华期间,他深受*思想影响,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在1948年清华解放后,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党。在土改前,他与兄妹一同上缴全部财产支持新政权,毕业后,他赴甘肃天水铁路工程局投身工作,受到张光斗先生的指导。在那里,他设计了国内首座工厂预制桥,对天兰铁路建设倾注了极大热情。
1951年,程庆国赴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深造,以优异成绩攻读研究生,精通四门外语。回国后,他致力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研究,特别是在成昆铁路建设中,他提出了串联梁和悬臂施工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工程进度。面对困难,他坚韧不拔,对铁路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与施工,如串联梁和大跨度桥梁新结构等。
程庆国在斜拉桥设计中,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不仅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电算技术的应用,还首次提出了铁路斜拉桥的研究建议,并组织调查组进行相关研究。在红水河铁路斜拉桥项目中,他负责设计、施工技术试验以及翻译工作,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他带病工作,如在火车上坚持,为红水河桥的建设付出了全部精力。
程庆国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任职期间,推动了科研*改革,培养了技术队伍,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成果。作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注重人才培养,对国家学位点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贡献良多。程庆国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深厚造诣,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担任多个学术组织的领导,展现了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程庆国的一生充满了对科技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韧和无私。他的学术著作涵盖了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的研究,如“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竖向刚度分析”、“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问题”等,以及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深入探讨。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域,也体现在对高铁发展的建议和对桥梁工程的展望上。1999年8月18日,程庆国病逝,但他的精神和成果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程庆国,在中国*介绍的是下面两位位人士:一位是中科院院士、桥梁和铁道工程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一位是是籍贯温州市龙湾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