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2: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2:10
经筵,是中国古代帝王为学习和讨论儒家经典与历史而设立的独特御前讲堂,始于汉唐时期,正式制度化于宋代,并在元、明、清各朝代得以延续。尤其在清代,这一制度尤为显著,狭义上讲,自顺治十四年(1657)首次举办经筵,到咸丰十年(1860)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经筵大典,跨度长达二百多年。若从广义上理解,经筵制度的持续时间更为长久,从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即位并改国号为清开始,直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结束,御前讲席始终以研习经典、讨论历史为核心内容。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紧密相连的一种教育形式,体现了帝王对知识与文化的重视和对自身修养的提升。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