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有差别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2: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3:47
冬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入眠、深眠和出眠。
入眠阶段,动物体温开始下降,通常需要一到数日。这个阶段的触发因素主要是环境温度,不同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蝙蝠的入眠温度为24~28℃,刺猬则为27℃。光照、食物和饮水供应也会影响动物的入眠。体重的迅速增加是动物入眠的内部条件,只有在体重稳定增长后,即使环境温度较低,动物也可能进入这个阶段。
深眠阶段,体温已调定接近环境温度,一般可持续数月。在这个阶段,生理变化显著,如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刺猬的呼吸从每分钟6~18次降低到1~3次。冬眠动物的呼吸呈现间歇性,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循环系统也受到影响,心率大幅减慢,如蝙蝠和蜂鸟的心率分别降至每分钟30次和48次。血压显著降低,有助于节约能量。当环境温度上升,动物会从深眠阶段快速苏醒。
出眠阶段,环境温度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动物会从深眠中快速醒来,体温和各系统功能恢复至正常。出眠温度对不同动物有所差异,如刺猬约在6~9℃,黄鼠约为10℃。除了自发性苏醒,外因如刺激或药物也可以促使动物醒来。苏醒初期,呼吸和心率会经历变化,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在整个冬眠过程中,动物处于活动和麻痹的交替状态,活动期较短,约8小时至2天,期间可能会进行排泄或进食。冬眠期间,动物依靠之前积累的能量储备和降低的代谢率维持生命,主要通过氧化脂肪获取能量。冬眠动物在肥育期储存的脂肪,不仅提供能量,还有保温作用。而与冬眠相关的内分泌腺,如冬眠腺,与动物的苏醒过程密切相关。
扩展资料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