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11
我们高兴的时候会有很多比喻,比如笑口常开,开怀大笑等等,这其中还有一个成语是乐不思蜀,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用乐不思蜀比喻过得很快乐吗?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为什么用“乐不思蜀”比喻过得很快乐?
“乐不思蜀”本意是指过得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后来人们用来比喻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过得非常快乐,就不会想念原来的环境了。这个成语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司马昭和刘禅的历史故事。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当时魏军攻入了蜀国,蜀国战败,蜀后主刘禅投降,后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赐予他住所,每个月给他一定的金钱,还给了他僮婢上百人。刘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摆下酒宴款待刘禅,还安排了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都情不自禁地开始伤感起来,因为他们的国家灭亡了,家庭有的也破裂了,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只有刘禅一人在嬉笑。司马昭见到这样的情景,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刘禅答道:“我在这个地方过得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他的旧臣部正听到了刘禅的回答,趁机悄悄对刘禅说:“陛下,如果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他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时时刻刻想念蜀国啊!’这样说的话,司马昭就会让陛下您回蜀国了。”刘禅听后,谨记于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的确又发问了,刘禅急忙将部正告诉他的话重说了一遍,只是想哭却没有掉下眼泪。司马昭听后,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部正说的?”刘禅惊讶地回答:“你说得一点都没错呀!”司马昭和他左右的大臣都哈哈大笑。司马昭看到刘禅这么诚实,从此就没再怀疑过他。最终,刘禅在洛阳安享了晚年,并且流传下来了这么一个令人开怀大笑的历史故事。“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由此得来,一直沿用至今。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汉语成语,拼音是lèbùsīshǔ,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成语解释: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示例:
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版。(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为什么用乐不思蜀比喻过得很快乐,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