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3:33
1938年夏季,日本关东军与伪蒙、伪满军联手在松花江下游发动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求生存,决定向西转移,却屡遭日军围追堵截,众多英勇战士壮烈牺牲。10月,第5军第1师百余人队伍在乌斯浑河前受阻,其中包含妇女团的八名杰出女战士: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等,她们分别是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和安顺福。队伍在连续奔袭后疲惫不堪,师长决定暂歇过夜,然而严寒天气让篝火暴露了行踪。日伪特务葛海禄报告了这一情况,日军熊本大佐连夜集结一千余兵力包围了抗联战士。
拂晓时分,抗联战士们发现敌情,冷云冷静指挥,让七名女战士隐藏,吸引日军火力。面对生死关头,冷云果断组织女战士殿后,她们以英勇行为掩护大部队成功突围。当日军得知只剩八名女兵时,嚣张叫嚣。大部队虽多次尝试营救,但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八女宁死不屈,冷云坚定地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员,为国家解放而战是荣耀!”她们在乌斯浑河边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销毁武器,高唱《国际歌》后,挽臂投入江水,集体牺牲。其中,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13岁,她们以青春为代价,书写了“八女投江”的英勇篇章。
“八女投江”的壮举象征了中华民族儿女的英勇无畏。周保中总指挥为之题词,后又有电影《中华儿女》歌颂她们的高尚情操。1986年,一座“八女投江纪念碑”竖立,以纪念这八位女烈士,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她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成为永恒的民族记忆。
扩展资料
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滨公园。该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长8.8米采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八女投江"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生前书写。站在这硕大的群雕前,无不使人思维翻滚,心潮澎湃,当年八女视死如归,英勇战斗的情景又呈现在人们的面前,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联四、五军西征妇女团,在指导员冷云带领下,担负着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她们英勇抗击日军熊谷部队的袭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最后毅然背着负伤的战友,投入林口县境内的凶猛暴烈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电影《中华儿女》、《八女投江》都是根据她们的事迹拍摄的。1982年10月在林口乌斯浑河畔 建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上题"八女英烈光照千秋"八个大字,它背负苍山,河水萦绕,其志铭记述了冷云、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风善八位巾帼的英雄业绩。1984年被国家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群雕也被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