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5:55
1934年暑假期间,刘半农先生带领北京大学研究所的师生们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内蒙考古与方言调查之旅。他们从北京出发,历经包头、呼和浩特、百灵庙、大同和张家口,尽管环境恶劣,酷暑与风沙不断,他们依然不畏艰辛,投身于民歌民谣的收集整理、方音研究、蒙族生活考察以及学术演讲。刘半农先生在忙碌中抱病工作,7月9日他在张家口第一师范进行演讲时,体温一度升高,但他坚持记录下了一个县的方音,甚至在返回途中体温高达39.5摄氏度时,依然没有停下。不幸的是,当天下午两点,他因被虱子传染的回归热症离世,年仅43岁,长眠在嘉兴寺。
刘半农先生的离世引起了广泛哀悼。10月14日,北京大学校、院、系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北平各界人士共五百多人聚集在北大二院大礼堂,为他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会。会上,挽联和花圈如潮,蒋梦麟校长主持,胡适、周作人、钱玄同、魏建功等人讲述了刘半农先生的生平事迹。他的三弟北茂致谢词,育英中学歌咏团以哀乐和哀歌寄托哀思。音乐家李抱忱亲自指挥的《悼刘半农先生哀歌》情感深沉,歌词表达了对刘先生的深深怀念:“苦雨悲风,哲人其亡,先生学问与著作,永垂不朽。”
众多挽联中,胡适的挽联尤为感人:“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日同袍又少一人;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无不怀念半农。”俞平伯挽联“百灵庙远驼铃寂,二复居寒凤甓孤”以独特的视角回忆了刘复先生的生活。赵元任的挽联则以音乐元素表达了对刘半农先生的思念:“十载双簧,无调此后难再合;数人弱一点,教我怎能不忆他。”
刘半农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北京大学教授。其墓地位于香山东北方向的玉皇顶上,玉皇顶以山腰有一座玉皇庙而得名。墓基是一个石砌方台,墓盖在方台之上;北端石砌基座上有一座方形大理石柱,南向立面镶嵌着刘先生的巨幅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