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9:4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48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因此,纵然是森严的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着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而不是一种束缚。
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为什么有,从小长大的地嘛。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48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看似好像失去自由,但其实在枯燥的四书五经生活中依然能保留学习中趣味追求,例如偷偷印写山海经的人物,跟同窗们一起趁老师不在就捉迷藏等,这都是鲁迅等小学生依然能保留童真的经历。而寿镜吾老师虽然有点守旧,有读书人的酸腐气,但对自己学生学习生活还是很重视的,也从不会体罚学生,充其量只在他们顽皮时吓吓他们而已,说明寿镜吾虽然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和孩子们的话题总不能谈到一块去,但从拜师,教书的行动上看还是比较开明,还是很爱惜自己学生的。
当然,没有寿镜吾老师这段时间对鲁迅的教学监督,就没有以后鲁迅先生的深厚的古文功底,肯定也没有了鲁迅初期的文学创作的语言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49
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