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0: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11:36
最近我的思绪颇多,如果聚焦在一个大点上,就是对自身的内省。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认知是一种天花板。
经济学上有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从2022年1月通过扣扣群叙事者,我有幸被汤章涛老师邀请加入微信叙事者米粒教师成长团队,说实话我在扣扣群叙事者一直是“僵死粉”,印象中是我无意在看微信文章时,发现公众号“叙事者”令我倍感亲切,发现有扣扣群,我就申请加入了,但是就仅仅限于此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如果我没有被汤章涛老师选中邀请加入微信叙事者米粒读写团队,我该不会一直在碎片化阅读,在外围打转,明明身处在着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平台里,却没有慧眼识珠。这情形就像鲁迅先生曾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依照我胆小怕事的性格,我99.99%是前者。
所以当我看到汤章涛老师发出邀请时,我是惶恐不安的,我虽然知道自己一直处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但是突然有一束光照在我身上,我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害怕,我不知道迎接我的会是什么,经过内心几番的纠结,我最终勇敢地加入了微信叙事者米粒读写团队。
或许是米粒这二个字烙在了我的心里,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中传递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令我感动,骨子里我是渴望这种精神的。永远记得2022年1月13日,我被汤章涛老师拉入微信群的日子,感觉有中奖般的喜悦之情。
汤章涛老师在扣扣上告诉我每个礼拜写一次作业,周末交。作业的内容是教育叙事或者课后反思。每个月共读一本书,月底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另外,每个月有两次名师公益讲座,一次月中,一次月末。
进入微信叙事者米粒教师成长团队后,我迎来第一次交作业的时间,结果我才发现自己没有注册任何可以发表的平台,匆忙咨询汤章涛老师后,我注册了,交了一篇作业。
说实在的,我的文字功底很欠缺,对写作没有信心。看到大家各个妙笔生花,我一时无从下手就将自己以前好不容易挤牙膏完成的文章搬到了上。
另外,我是一个不太爱思考的人,虽然我努力维持着学习的样子,特别爱听每月的腾讯会议分享活动,却变成了“听时激动,想想感动,听完后一动不动”,看书时也觉得书中的内容真不错,结果联系自身时总感觉困难重重。
其实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我的认知不足,行动力不强的问题。这次我不小心漏掉了,平时最喜欢参与的活动——4月29日的腾讯会议谢丽建老师线上分享的《打造一个精神明亮的班集体》,深感遗憾,觉得错过了一个亿。
事实上,我只是错过了这一次分享吗?想想我从1月中旬进入叙事者米粒教师成长团队时,虽然是怀着要提升自我的学习态度,但是却用一个很低的要求“重在参与”来应对的。作业质量不高,甚至迟交(好像有一次还是没有交),给负责收稿的汤丽老师增添工作量,想想我这样的做法,十足是班上学困生状态的缩影。哎,原来,我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不努力地去钻研去做到最好,几年过去了你以后的样子可能跟现在差别并不大”,这话像一个炸雷击中了我的心。
认知是一种天花板。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要改变自己,刻意训练自己提前构思每周要交的作业,不给自己借口退缩,直面挑战,不做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