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1:58
新生儿时期,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日常活动如抬头和坐姿通常正常。然而,约从1岁开始,他们开始出现站立和行走的困难,初始影响的是骨盆带肌肉,随后逐渐波及肩胛带肌肉。这些儿童在行动上显得笨拙,容易跌倒,步态摇晃,上楼梯或从坐卧位起身变得尤为艰难。
随着病情的进展,臀中肌无力导致他们行走时呈现独特的鸭步特征。当需要从仰卧位起身时,患儿需先翻转为俯卧,然后借助双手支撑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起来,这就是Gower征。患儿的双侧腓肠肌会逐渐表现出假性肥大,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还表现出行为上的异常。
病程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多数患儿在10岁左右已无法行走,最终大部分会卧床不起。并发症如痉挛、褥疮和肺炎可能会出现,导致他们在20岁前过早离世。相比之下,BMD(良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可以存活至成年期。
大约四分之一的患儿伴有智力障碍,血中的磷酸肌酸激酶(CRK)浓度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值的1万倍。肌电图显示出肌病的改变,伴有轻微的神经支配异常。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显示,肌纤维存在坏死和再生的混合情况,同时伴有结缔组织的增生现象。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 也称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 ( OMIM 310200 ) 。是最常见的一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病率为 3.3/10万,占出生男婴的20-30/10万,为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是男孩发病,女性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通常5岁左右发病。肌萎缩是进行性的,这是本病的特点,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