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3: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23:33
中国的鎏金工艺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源自战国时期,我国是最早采用这项技术的国家。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文物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楚大官糟钟”表明,当时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精湛的鎏金技术,这项工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得以发展起来的。
战国早期的信阳长台关楚墓中的“鼎”和鎏金铜带钩等器物,显示了早期工艺的特征,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鎏金技术可能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就开始萌芽。进入汉代,《汉书》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更具体的例子,如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其炉盖和圈足上的铭文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证实了当时对金银装饰的高超技艺。
到了唐代,镀金一词开始使用,而在宋代,"鎏"字首次出现在丁度等人编订的《集韵》中,定义为“美金谓之鎏”。尽管称谓上有所差异,如“火镀金”与“鎏金”、“黄金涂”、“金黄涂”等,但实际的工艺方法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古代匠人对金属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艺的传承。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