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0: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1:33
五代十国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绘画艺术并未停滞,绘画在唐代和宋代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原战乱并未阻碍寺庙壁画的创作,北方山水画派如荆浩逐渐兴起,南唐则因艺术氛围的繁荣,如董源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崭露头角。画院的设立对画家和民间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物肖像、宗教和仕女画都有显著发展。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但文化艺术在手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繁荣,绘画迈上新台阶。宫廷设立翰林书画院,如徽宗赵佶时画院完备,科举中加入“画学”,画家通过应试入仕,如李成和范宽在山水画领域崭露头角。花鸟画受宫廷影响,直至崔白革新。人物画在宗教和肖像等方面有成就,如张择端等。
北宋的文人画兴起,业余画家如苏轼、黄庭坚等开始重视“士人画”,强调诗画合一,追求“萧散简淡”的意境。南宋时期,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有所创新,文人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显著进步,如米友仁的“云山墨戏”。人物画家如李唐、萧照等作品反映*形势,梁楷则开启减笔人物画新风。
辽金元时期,辽代山水画发展受限于民族文化背景,金代则在经济文化滋养下绘画繁荣,山水画受宋人影响,文人画继续发展。西夏虽绘画流传不多,但壁画和木板彩绘等遗存提供了研究资料。元代文人画盛行,强调“古意”和“士气”,绘画理论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名家如赵孟頫等人成就显著。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