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2: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5:50
抑郁症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疾病,抑郁症的发生还同时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由此形成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遗传学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本病的机率高于一般群体10~30倍,血缘越近,患病机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中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等位基因A2频率占多数。现已发现,抑郁症与人类遗传因素有明显关系,但并非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生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
2、生物化学因素
(1)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生物胺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是与抑郁症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的两种神经递质。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症可能由于单纯NE能系统功能低下或单纯5-HT能系统功能低下所致,多巴胺(DA)在抑郁症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最近,肽类神经递质DD生长抑素(SS)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新热点。
(2)受体功能改变
(3)神经内分泌紊乱:
①HPA轴异常:包括高可的松血症,昼夜分泌节律改变;约半数的抑郁症病人地塞米松脱抑制;肾上腺体积增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强;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水平高;ACTH分泌对外源性CRH反应迟钝。一般来说,抑郁程度越重,年龄越大,HPA轴异常就越明显。
②HPT轴异常:抑郁症病人可以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昼夜节律的消失或平坦。
③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GH)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于慢眼动睡眠期达到高峰,而抑郁症病人这种峰值变平坦。
3、社会文化与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文化环境、医疗平等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此类事件会在病人身上产生导致脑生理活动的持久性改变,这种持久性改变可能会改变一些神经递质系统以及细胞内信使系统的功能状态,还可能出现神经元的丧失和突触体的减少等组织结构上的改变。
4、人格因素,
人格素质调查研究发现, 病人往往有人格缺陷,
如抑郁、寡言少语、依赖性强、自卑、不开朗、胆小怕事、多思虑和易趋向厌世悲观等。他们的人格缺陷常导致认知歪曲, 以习得的消极思想模式看待事物,
导致患者的抑郁情感。
5、生物节律的变化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昼夜交替的心境变化,揭示昼夜节律的同步障碍可能引起抑郁症的发生。
6、睡眠与脑电生理
现有研究发现重性抑郁症对于任何固定强度刺激的体感诱发反应,其主成分的平均振幅都较高,明显不同于神经症性抑郁、精神*症和正常人。而且抑郁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恢复功能明显低下,病情恢复后即提高到正常范围。还有学者证实,抑郁症患者两半球的视诱发电位波幅降低与临床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知相关电位,特别是P300和N400的分析,但尚未见到有价值的报道。
(二)抗抑郁药物的进展
近20年来,抑郁症的药物的研究不断创新[19]。以往的抗抑郁药仅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剂(TCA)两大类,由于精神药物的发展,一些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经典三环类不同的非典型新型抗抑郁药相继问世,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及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这些药物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更多的可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