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6:04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改变表现多样,取决于其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肾脏的首要变化是体积增大,颜色苍白,重量增加,切面可见皮质部分颜色苍白,髓质呈现深红。在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严重变性、脱落和坏死。管腔内充满了脱落的上皮细胞、管型以及渗出物。例如,由肾毒性物质如汞或庆大霉素引发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近曲小管的近端,氯酸盐则影响中、后段,而砷化物可能波及整个近曲小管。
上皮细胞的损伤主要局限于细胞本身,均匀分布于肾小管,基膜表面可能完整或受损,肾间质会出现水肿。在病情发展初期,大约一周后,坏死的肾小管上皮开始再生并迅速覆盖基膜,恢复肾小管形态。然而,缺血性ATN中,小叶间动脉末梢的损害最早且严重,导致皮质区小管,特别是髓袢升段和远端小管的病变显著,随着缺血加剧,病变扩展至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分布不均,常呈节段性,从小管近曲到集合管都可能出现散在性坏死和脂肪变性,甚至基膜断裂。
血管方面,皮质血管收缩,髓质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间质出血,引发血尿。当基膜严重受损时,再生困难,由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导致缺血性损害的恢复时间较长。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受损,线粒体异常,溶酶体增多,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甚至完全坏死。血栓性微血管病型ATN中,肾微血管内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物质沉积,导致微血管阻塞,血管壁可见局部坏死和炎症反应,肾小球可能有轻度系膜细胞增殖和缺血性改变,部分病例甚至出现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的广泛性坏死。
为急肾衰最常见类型,约占75%~80%.它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缺血及/或肾毒性损害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低下所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据尿量减少与否分少尿(无尿)型和非少尿型。治疗上对重型患者早期施行透析疗法可明显降低感染、出血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与原发病、年龄、诊治早晚、是否合并多脏器衰竭等因素有关。部份病因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可以预防的,多数为可逆性,经及时治疗,肾功能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