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4:28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对脐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其中包含了熏脐法和蒸脐法的治疗理念。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和彭祖就已运用这些方法疗疾。晋代的葛洪在《肘后方》中对脐疗进行了总结和推广,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这种疗法在历朝历代不断发展,至晚清达到了巅峰,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脐疗进行了系统阐述。
《五十二病方》和《金匮要略》等古籍都有肚脐填药的记载,张仲景和孙思邈等医学大家的作品中也包含了脐疗方法。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更是详细描述了黄疸治疗中脐部的应用,如百部根的使用和辛辣药物敷脐。脐部,即神阙穴,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丰富的神经血管,使其在吸收和传导药物上具有优势,中医认为它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紧密相连,具有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脐部的皮肤结构使其成为药物穿透的理想途径,由于胚胎发育时的闭合位置和薄薄的表皮,药物更容易被吸收。此外,脐部的静脉网和动脉分支结构也提供了药物快速扩散和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临床上,脐疗可用于多种疾病,如晕厥、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通过刺激神阙穴,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Hilum therapy ),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