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中那个老外马克是干什么职业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3: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39
其实马克的职业应该是财产信用托管(信托)人,这在欧洲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行业,甚至是银行业的始祖和前身。就是有钱人把财产托付给一个专门的信得过的人,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在某些时候,还可以受委托去经营这些资产,称为信托投资。前一阵被炒的很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央视的访谈节目中就宣称已经退出传统的银行业了,现在就在做一行。
看过《黑皮书》这部电影的人一定还记得瑞秋.斯坦恩在遇到困难准备逃亡的时候去找律师威姆.思马尔,得到一笔其父亲存放的资产。这个律师还为其他许多犹太人保存了财产。后来瑞秋怀疑其出卖了犹太人客户,这个律师认为受到了极大侮辱,并拿出黑皮书(实际上是个笔记本)。他为了他的信誉也一直要追查真凶,并因此被杀。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其实宋思明还有大把的海外财产,而马克这个财产信托人(其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公司或机构)应该也不止宋思明一个客户。马克开始对海萍不满意但仍然听从宋思明的意见,让海萍教汉语,只是他尊重客户;后来又对海藻那么照顾,只是他在忠实地执行客户的信托。当然马克的其他中国客户看到、知道了此事以后,只会对其更加信任。这就是信誉的本质。
更精彩是后面,海萍后来在马克投资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汉语培训机构,按照马克的说法,还要到纳斯达克上市呢。这在中国真的很具有代表性事情呀。可以设想,海萍在开办了这个培训机构后,不仅不会受到各个部门的刁难、罚款,还一定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非常顺风顺水,可能连海萍自己都会觉得奇怪。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克的投资,实际上就是他的那些中国客户的投资,这些和宋思明同样重量级的中国‘匿名股东’一定会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她。
大家甚至还可以猜测,给海萍投资的公司的注册地点不外乎在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三个地方。
如果你有精力去查查中国挂着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牌子的公司,很多的投资方都是在上述三个地方注册的,有的企业本身就是在上述地方注册的。曾经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外资公司从来见不到一个老外管理人员,甚至财务监督都不管?你可别跟我说是洋雷锋来帮助中国发展经济来了。要知道在*现在的经营环境、法制环境下,老板、股东如果不像盯贼一样盯着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上的跑冒滴漏都是小事情,恐怕一转眼整个公司的资产都变成别人的了,甚至还要给老板留下一堆债务。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股东根本就是*人,而且不便直接出面监督,但手上有比财务监督更加有力的权力和监督方式。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周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像阿扁那样,用亲友开设账户,把钱转来转去,最后还被人查出来,只能有一个评价,——农民暴发户,S/B一头。
《蜗居》把这些在*非常普遍,但常人还不明白的黑暗点了出来,但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如果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肯定会被禁播了。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人会骂马克,认为他帮助贪官掏空了中国人民的财富。但人家并不是凭着自己的善恶观做事,他只是忠实履行自己的承诺,其实这样的财产托管人的组织一般都是家族式的,而且有几百年的传承,马克身上承担的不仅是自己和这些财产,更多的是整个家族延续了几百年的承诺和信誉。看到这里,读者大概就会理解《黑皮书》里面的威姆.思马尔为什么冒生命危险也要查清真凶了吧。要给中国人讲明白契约和信誉的分量,还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其实作者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隐藏的比较深,观众如果是断断续续的分集观看,不拉到一个整体的视角进行对比,是很难看出来的。大家还记得那个纪委*说的那句话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其实西方民主制思想的根源就是——权力的信托。我们的*也明确记载“权力属于人民”,而所有*机构包括军队,都是受人民的信任、委托来执行权力的。但是大家无论是从电视剧,还是身边的现实,都能看到,这些受人民委托执行权力的人似乎把这些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权力和私有财产了,根本就不打算归还了,要自己世世代代占有和享用。
《蜗居》中一边是马克默默地、认真地执行着自己的信托责任,另一边是*在获得了人民权力的信托后,肆意妄为,将公权力据为己有、以权谋私。这个对比够强烈的吧。
所以说,没有马克这一笔,《蜗居》就如同一个石膏人像,你见过石膏人像吗?眼球是白白的,茫然一片,没有任何神采,作者描写马克这一笔就点在了石膏人像的瞳孔上,虽然有点黑,但恰恰就是是这黑色的瞳孔,给了石膏人像以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