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3:2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0:52
只要不是中考高考这类大型考试,平时的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考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是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的好契机。
所以当某一次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没有考好的时候,如果是家长的话,要给孩子以充分的理解,帮助孩子找到没有考好的原因到底是复习不到位还是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或者是老师平时讲的题在考试中没有考?
同时把错误的问题收集起来,形成错题集,以便下次再次出现的时候不要再错。如果自己是学生,期中考试没有考好的话,也是要遵循以上原则,不要过度沉浸于没考好这个事实当中,而是要仔细想一想,自己到底为什么没有拿到高分,并且想出解决方案。
其实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首先把课本中课文的内容全部搞透,然后就是每次考试时出现的文章和句型。这些都弄透了,如果还有精力的话,就可以去做一些课外阅读。
阅读其实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这和语文是相通的,你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平时就喜欢看书,因为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积累许多生字生词,并且能够积累出强大的语感,这才是不管怎样考都不会发挥失常的根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0:53
本文系“读乐乐俱乐部”原创,欢迎个人转发请原样转载或注明出处,严禁盗用。
期中考试过后,最近是各所中小学集中开家长会的时期,“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景象格外明显。我自己最近就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咨询孩子偏科怎么办的。这些孩子多以男生为主,多半数学不错、但英语比较拖后腿。家长们的想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很在乎“短板效应”,担心英语会成为*孩子发展的“短板”,问我怎么可以提高?另一种则觉得英语差得太大,考虑是不是干脆“扬长避短”,多花点力气在优势科目上,英语只要能及格就行,问我这个策略可不可行?
我的回答如下:
如果你孩子数学的确很有天赋,将来很可能可以拿国家级比赛的大奖,说不定凭某一个比赛的冠军,就会被“北清交科”之类的大学直接录取,那么可以抛弃英语,一门心思提高数学;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还是要拼高考的,那么如果不想被英语拖高考总分的后腿,那么英语的“短板”还是要尽快补的;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打算出国,那么更要赶紧补英语,雅思托福达不到要求,数学物理再好名校也未必会录取。
其实,比起明显的偏科,英语学习内部的“短板”却更容易被家长和孩子们忽视,甚至还可能会被认为是“扬长避短”的明智策略(其实想想我们大部分人的“哑巴英语”就知道这种策略是不是明智了)。这期我就以英语阅读为例,跟大家谈谈是不是真的可以“扬长避短”。
阅读题材可以“扬长避短”吗?
我在之前的好几篇推文中都讨论过如何挑选阅读题材的问题。总的来说,阅读文本可以分为信息性文本(Read for knowledge,比如说明书、字典等)和感受性文本(Read for pleasure,比如小说、诗歌等)。文科性思维的孩子通常对信息性文本不很感冒,而理科性思维的孩子可能不爱读经典名著。那么,在阅读题材的选择上可以“扬长避短”,只挑孩子爱读的书读吗?
我的看法是:要分阶段。
初期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所以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他/她感兴趣的读物。但到了后期,到了需要着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尽量引导孩子“文理通吃”,信息性文本和感受性文本都要广泛涉猎才好。这就好比是吃饭,需要营养均衡;长期偏食的话,一定会导致营养不良的。
至于引导的方法,我曾经建议过“2+1”,也就是跟孩子商量好,买/借2本孩子自己爱看的书,必须加1本你认为他/她应该阅读的书。孩子必须把3本书都读完,才能再买/借新的书。有需求的家长可以试试。
阅读方法可以“扬长避短”吗?
这里的阅读方法指的是精读和泛读。有的孩子习惯“细嚼慢咽”,每一页都会有很多问题,每一本书都会翻来覆去看很多遍。而有的孩子则习惯“囫囵吞枣”,一本书刷刷几下就翻完了。那么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他/她偏好的阅读方法吗?
我的看法是:不可以、要平衡!
这是因为这两种阅读方法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精读追求的是“质”,就是希望孩子阅读时要做到准确理解、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创造。而泛读追求的是“量”,希望孩子阅读时能做到量大、面广、速度快。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质保量”地进行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
阅读技能可以“扬长避短”吗?
就英语阅读而言,其实整个阅读过程中涉及了很多语言技能,包括发音(朗读)、词汇、语法、理解、写作(反思)等。孩子们对这些技能的掌握情况常常并不平衡,典型的是发音和理解能力强一些,词汇、语法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则弱一些。那么技能方面,可以让孩子“扬长避短”吗?
我认为:不可以,因为这其实也是另一层次的“短板效应”呀!
孩子的整体阅读能力也是会因为某一项或几项技能的不足而受限的。举个例子,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上下文“猜”的理解能力强一些,换句话说,就是接受输入的能力比较强。也正因为这方面比较强,所以孩子更有信心、也更愿意参与到这方面的阅读活动中去。朋友圈里每天刷屏的各种“XX阅读”打卡就是这类活动的代表。与此相反,越是“短板”的技能(比如语法和写作),反而越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其实更加需要老师、家长积极引导,加强对孩子输出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孩子真正做到“能读、会读、读得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0:53
听力不好,主要还是你的思想不够集中,想要把听力考好,还是要在心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