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8: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0:32
羽觞,其名称源自古代汉语,读作“觞”(音同“商”),是一种独特的酒杯,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闻名。唐代的代表性作品是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又名羽杯或耳杯。这种酒器的外形呈椭圆形,拥有浅腹和平底,两侧设计有半月形的双耳,有时还有饼形足或高足。其命名源于形状酷似古代象征尊贵的爵,且两侧的耳部如同鸟的双翼,因此得名“羽觞”。
这种独特的酒具起源于战国时期,历经数朝使用,直至魏晋时期,其名称逐渐简化为“耳杯”。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羽觞的流行度逐渐减弱,最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其丰富的历史痕迹。
在各地的考古发掘中,羽觞的踪迹频繁出现,材质各异,包括漆器、铜器、金器、银器、玉器以及陶器等。实用性的漆器、铜器和金器羽觞主要用于日常生活,而陶质的羽觞则多作为陪葬品,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不仅扮演了生活器具的角色,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曾出土过数量众多的漆羽觞,一次就达二十件,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种酒器的珍视程度。
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