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6: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7:50
植物体内物质的短距离运输主要依赖于细胞内部的扩散和跨膜运输机制。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其中镶嵌着少量蛋白质,构成了物质交换的关键通道。对于大部分溶于脂肪的有机分子,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而极性分子和不溶于脂肪的无机离子则需要通过膜上的小孔,即通道蛋白,进行运输。这种依靠浓度差的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以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进行,速率与浓度差成正比,无需消耗能量。
然而,有些物质如钾离子(K+)则需要借助于能量,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这依赖于膜上H+K+ATP酶的作用,消耗代谢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向高浓度一侧。
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这是一个具有选择性的通道,允许离子、小分子有机物自由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如细胞核和原生质在特定时期也能通过。细胞壁的加厚和腺细胞的分泌活动,是通过囊泡形成和内陷的过程完成的,这同样是跨膜运输的一种形式。
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在细胞内跨过胞膜进入质外体后,由于质外体对水分和无机养料的阻力较小,它们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运输,形成一种连续的通道,推动养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
植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分和无机养料须输送到需要的部位才能被利用。陆生植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在营养吸收上有明显的分工;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取得水分和无机养料,其中大部分输送到地上部供茎、叶、花、果实的需要。高大的树木中输送距离可达百米。根、茎、花、果实等非光合器官,都要从光合器官(主要是叶片)取得有机物。此外,植物体各器官间还通过激素的传递而相互影响。人工合成的内吸除害剂(除虫剂、除草剂等)与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体上局部施用后,可以传遍周身,也是通过运输系统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