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8: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19
钧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独特成员,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与传统的南青北白瓷器釉色单一不同,钧瓷的釉色在高温下自然形成,展现出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真的画面。这种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并非人为,而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需要复杂的因素,如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尽管人们对窑变现象已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但对窑变效果的掌握仍有局限性,使得钧瓷艺术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钧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的唐花瓷双系罐,展示了唐花釉瓷的独特风格。唐花釉瓷在釉色上以褐为主,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色彩挥洒自然,有烟云变化之美盛,莹润典雅,耐人寻味。唐花釉瓷的出现,为后来的钧瓷窑变艺术提供了启发,是钧瓷的前期和萌芽。
钧瓷艺术在宋代达到高峰。北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花釉瓷经过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如铜红釉的使用,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宋钧官窑的历史划上了句号,钧瓷艺术进入衰败期。元朝统一中国后,钧瓷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并播火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尽管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但这些大规模的仿钧活动一直都在进行,没有中断。
清光绪初年,神垕陶瓷工匠试图恢复钧瓷烧制,但由于难度太大,大多一试即止。工匠卢振太及其子孙却百折不悔,最终烧制成功窑变钧瓷。新中国成立后,钧瓷艺术逐步焕发了勃勃生机。通过老一辈钧瓷专家的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钧瓷在倒焰形钧瓷窑炉中用还原焰烧制出绚丽多彩、晶莹如玉的钧瓷制品。进入本世纪,钧瓷的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可以说,现在是钧瓷艺术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后最为活跃和灵动的时代,钧瓷艺术也将进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阶段。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