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使用的经验和禁忌!都是经验的积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5: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4:58
经验总结一:液质使用经验与禁忌
1、在液质分析中,酸性物质适合进行负离子检测,因此流动相应偏碱性以促进其解离,而碱性物质适合正离子检测,流动相中可适当加入酸以促进形成正离子。通常,流动相中加入醋酸钠(或醋酸铵)可形成加钠或加铵的正离子。
2、糖苷类物质在进行FAB和esi(+)检测时,[M+Na]峰通常比[M+H]峰更显著。此现象可能与天然产物提取过程有关。盐类化合物如盐酸盐、硫酸盐在质谱中酸的部分通常不会显示出来;二羧酸盐(esi负离子模式)除了分子离子峰外,还会出现连续44单位的两个峰,这是失去羧酸根的离子,这三个峰特征明显,但受锥孔电压影响,调低电压可使谱图更美观。
3、在esi质谱中,胺类物质进样量应减少,以免快速离子化并难以冲洗干净,从而影响后续样品测定。例如,三乙胺在液质联用时不宜用于调节流动相的pH值。若不慎引入三乙胺,正离子检测时会形成很强的102峰(三乙胺的[M+H])。
4、液质分析用水推荐使用如娃哈哈纯净水等品质较好的水。甲醇和乙腈在不同品牌间使用后发现,Merck牌表现稍好。Finnigan质谱使用氮气时,液氮瓶并非必需,使用普通钢瓶气即可,可能更经济。建议购买质量优良的手电筒和放大镜,手电筒用于观察离子源内部情况,放大镜用于检查切割的毛细管是否平整。
5、液质基线的高低与流动相选择、检测器灵敏度、污染程度及离子宽度选择等因素有关。流动相中水的含量较高或盐含量较大时,噪音增加。检测器灵敏度越高,噪音越大。严重污染会导致基线升高。离子宽度选择对基线也有影响,选择窄宽度可降低噪音。
6、液质维护经验:在开始实验前,检查氮气、流动相和质谱仪真空度。尽量避免直接进样,减少污染。在联用时,使用分流可提高分析效率、延长质量分析器寿命。使用在线切换阀,每批样品前后1-2分钟的流动相应切入废液。预热质谱仪至设定温度,避免烧毁加热器。待机时将切换阀置于废液位,防止流动相进入离子源。关机前降低毛细管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电源,避免风扇停止后热能向内扩散,加速线路和电子元器件的老化。每天清理毛细管口外部,擦洗干净,并定期清洗Skimmer。使用钢瓶时,将两个并联使用,但一个月不做样时可忽略。确保离子源喷针位置在做标准曲线时保持一致,否则标准曲线失效。避免不经过柱子分离直接定量分析,以免竞争性抑制目标分子离子化。对于负离子检测,可考虑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异丙醇。不使用不挥发性盐,如使用挥发性盐,浓度不要超过20mmol/L。若需使用酸,建议使用甲酸或乙酸,避免使用三氟乙酸。
7、液质联用应避免使用任何不挥发性的缓冲盐。若需要使用,推荐使用乙酸氨等挥发性盐,浓度不超过20mmol/L。使用不挥发性缓冲盐可能导致离子流不良,且残留难以清除,影响其他样品分析。
8、解析未知样的质谱图时,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解析分子离子区,标出各峰的质荷比,识别分子离子峰,分析同位素峰簇,推导分子式和计算不饱和度。考虑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来了解分子结构信息。然后解析碎片离子,结合特征离子峰、丢失的中性碎片以及分子式、不饱和度,推导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分析裂解机理并确定结构,或与标准谱图、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等配合,确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