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5: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1:12
1、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新情况
1.1病原学研究进展
EV71和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病原,其他柯萨奇病毒如A5、A7、A9、A10、B3和B5也可引起,但EV71在我国的研究报道较多。EV71可分为A、B、C等基因型,基因型B和C又可再细分为B1~B4、C1~C4基因亚型。自1989年始,我国诸多学者从湖北、深圳、上海、重庆、广州、福建等地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均分离出EV71。
其中Li等对我国深圳市1999至2004年流行的EV71序列以及中国*其他地区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确定其均为C4基因亚型。此基因亚型与阜阳、深圳、重庆、上海地区及2004年我国台湾地区流行毒株基因型一致,且距离较近。最近新乡地区一项研究显示该地区EV71病毒属于C4a亚型,与2008年安徽阜阳代表株距离接近。
EV71具有遗传多样性,不同基因型EV71流行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且病毒可在同一地区发生进化。1998-2001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暴发的几起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均由EV71多种基因型引起,包括B1、B3、B4、C2、C3等。2005年后,我国*地区的EV71流行毒株为C4基因亚型C4a簇。
我国台湾省1980、1986年EV71流行株为亚型B1,1998年为C2,l999年至2003年为B4,2004年为C4。不同基因型的交替流行说明EV71进化活跃。
1.2感染人群及其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5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在幼儿园中发生流行。传统观念认为*对手足口病毒普遍存在免疫力,其极少发生于*。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也发生着变化。
早期有学者认为,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可感染本病。但近几年,*手足口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至今,国内报道*手足口病100余例,其均无免疫缺陷或明显免疫力低下表现,并有合并脑炎、*炎等疾病的重症患者。另外,笔者最近一项对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随访研究发现,手足口患儿家庭中不但有*患者,而且还存在*隐*染患者。
*手足口病患者及*隐*染者的存在可能是手足口病疫情难以控制和引起大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3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临床上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主要症状,起始多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手足口病皮损初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后常变为溃疡。
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个别患者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多仅表现为手、足皮疹和/或口腔溃疡,很少伴有系统性损害。
1.4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患者和隐*染者均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疱疹液,咽部,粪便中,通过唾液、飞沫、粪便和疱疹液等排泄物,经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健康的儿童、*均可感染。
水和食品污染是导致手足口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污染了水源,而被污染的水源又进一步成为污染食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源,此种情况可引起手足口病小范围的暴发流行。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多经患儿传播而感染,即家庭内传播。
受感染的*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量多,又可传染其他儿童和*,且传播和危害能力远远超过儿童患者,故*患者和隐*染者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新见解
2.1改变意识,加强监测加强监测、做好疫情报告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完善疫情报告系统,第一时间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迅速采取措施将患者有效隔离,防止疾病的扩散,以免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和社会恐慌。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便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量及病症进行有效统计和监测。对重症患者和特殊患者应采集咽拭液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起到有效预警作用。改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患者虽症状轻,但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社会危害远远超过儿童患者。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上报、调查和隔离工作,以做好手足口病的全面监测。
2.2及早切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幼托机构。幼托机构应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晨检对象不应仅限于幼儿,还应包括接送幼儿的家长及幼托机构教师。对幼儿疑似病例或家长有疑似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控制本病在幼托机构内蔓延。
本病流行期间,幼托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进行终末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幼托机构要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服,督促幼儿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2.3完善院内预防机制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设立专门的门诊和治疗室接诊手足口病患者,以避免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例,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防治部门报告,并对患者及与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仔细检查,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重点加强医院产科、儿科病房的消毒,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使用的器具都要及时进行消毒。对于重症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患者用过的所有被褥、洗漱用品等都要及时消毒。另外,对患儿家长也应仔细检查,在条件允许下可建议其行病原学检查,排除*手足口病和隐*染者。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应及时上报和隔离,以做到院内彻底预防。
2.4加强家庭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应提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还应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夏季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无论儿童或*,尤其是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在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期间都应与其避免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甚至患者家庭成员及与患者长期生活人员之间也都应避免亲密接触,以切断隐*染者的传播。
总之,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在病原体、感染人群、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染者的存在,迫使传统防治策略亟待更新,对*患者和隐*染者的重视和防范应纳入新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以完善手足口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