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4: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1:08
宋徽宗赵佶的传世之作《草书千字文》[1],作为中华十大名帖之一,于1112年(宣和壬寅年)创作,堪称徽宗的狂草杰作。这卷珍贵的长卷,不仅以其精湛的用笔、结体和深远的意境与怀素比肩,更是在全长三余丈的描金云龙笺上,与宫中画师的精工图案相映生辉,共同塑造了一部空前绝后的艺术巅峰。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其尺寸为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是赵佶四十岁时的力作,笔势奔放,变化无穷,一气呵成,展现出壮丽的气派,堪称继张旭、怀素之后的又一佳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有文物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影印本可供研究和欣赏。
《千字文》为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由南朝周兴嗣编纂,集王羲之书法精华而成,内容涵盖广泛。赵佶,即宋徽宗,以其“瘦金体”独树一帜,成为了后世书法学习者的榜样。周兴嗣在编纂过程中,虽有五字重复,但《千字文》仍包含995个独特字。此外,还有多个版本的《千字文》流传,其中“高、赵版《新千字文》”被视为经典。
《草书千字文》在纸张上书写,虽为长卷,但赵佶巧妙地控制了笔墨,纵向上充分利用长线条,如“号”、“帝”等字的末笔下垂,既调节了空间,又增添了作品的气韵。他善于运用错落有致的章法,借鉴了黄庭坚的草书风格,使作品在章法上呈现出“乱石铺街”的美感。然而,过于追求气势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在撇捺转折处显得过于尖锐,若能兼顾放纵与收敛,如张戒所言的“放如长江大河,收如藏形匿影”,则美感将更为丰富。
赵佶在牵连技巧上也展现了自信与局限,斜向拉扯的牵连方式在作品中频繁出现,既体现了他激越奔放的书写状态,也显示出在处理方式上的单一,有时让整体显得芜杂。总体而言,这卷《草书千字文》是徽宗艺术风格的绝佳展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