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4: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4:48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有个老外写了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其中一部分就是说关羽之死对他造成的打击: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坚信这位最伟大的骑士会夺取刽子手的佩剑将渣权和吕蒙在内的吴国大将全部砍杀。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关羽的死亡究竟代表着什么?
1、要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知名度最高的三位,那一定是曹操、诸葛亮与关羽这三位了。毛宗岗称这三位为“《三国演义》的三绝”,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如果再说这三位谁因《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受益最大,那就肯定非关羽莫属了。
曹操与诸葛亮在有元话本小说与《三国演义》小说之前就有很高的地位,曹操的一生,对内消灭了北方多股群雄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统一了中国大部,并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使得中国北方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也奠定了曹魏的立国基础。所以,魏晋以降到元明之前对曹操的评价都很高,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汉赵政权的开国君主-刘渊就曾说过:“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就是说曹操是能够跟刘邦相齐名的英雄。直到元代李瓒还认为:“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而《三国演义》把曹操刻画为一位奸雄的形象,算是一种污化了,曹操可以说得上是最大的受害者了。
诸葛亮也是功绩昭然,蜀汉自夷陵之战被东吴打败之后,荆州一失,便蹙於西蜀一隅。而蜀汉政权又是外来政权,在刘备入川时对当地人的利益触犯很深,并未赢得当地人的人心归附。诸葛亮被刘备嘱以托孤之重时,外有强敌曹魏与孙吴,而内部荆州一派势力的根基已失,益州一派势力原就对蜀汉政权心怀不满。所以当时情势已危如累卵,正如诸葛亮在其《出师表》开头写的那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而诸葛亮却能稳定危局,安抚当地民心、开发西南与汉中地区,让西蜀足食足兵,并能频频向势力强大的曹魏政权发起军事进攻。凭这功绩足以让后人敬仰,杜甫也有诗言道:“诸葛大名垂宇宙”。所以,尽管《三国演义》一书对诸葛亮的智慧作了一些的神话,但是诸葛亮凭其功绩还是担得起其名声传播的
2、先是关羽死了不想看了。
然后是刘备死了不想看了。
最后是诸葛亮死了不想看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看的倒背如流,到现在居然连三国后面十几回讲的什么都不知道,连羊祜杜预这些名字都是玩游戏才知道的,直到现在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再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了烈士暮年,凋零的时候只能留给你匆匆的一幕,刘关张尚能留得半页纸加个后人有诗曰,而有些戏份、但又当不成主角的二线的豪杰们戎马半生,往往只能被一笔带过,有些连溘然长逝的场景都没有:
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人报大将军夏侯惇病危,丕即还邺郡。时惇已卒,不为挂孝,以厚礼殉葬……
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亡……
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
有时候真的挺恨罗贯中的,任你拔矢啖睛,料敌决胜,杀的阿瞒割须弃袍,让东吴小儿不敢夜啼,不管你前面有多牛逼,上回合还在运筹帷幄,下回合没来头的就一个字,卒,一笔带过,再无下文,不仔细看的读者连他们死了都注意不到,怎一个残忍了得,更别说那些三四流的人物了。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老兵戎马倥偬,到头来就这样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把明天让给一下代年轻人,没有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不是织田信长那种岂有长生不灭者的豪迈,而是廉颇老矣的凄然一笑,近乎窝囊地死在病榻之上,宛如李鸿章辞世时的那句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那种生命终究敌不过天命的无力感,看的真的是悲凉又落寞。
三国就是一部来去匆匆的舞台群像剧,它只会给你演出的时间,却留不出谢幕的刹那。多年以后,我仍然能想起元让、文远、孟起、文和们的匆匆谢幕,以及陨大星丞相归天的那个夜晚,一代人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属于一代人的时代也就结束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徒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为默默地追随着他们身影一百多回的读者,后面的十几回也就真的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3、老罗不把关羽写死,三国演义这小说没法编下去啊!
这里给分析下关公死之前或将死之时,魏蜀吴三国的势力范围和强弱,
蜀汉马超驻汉中,也就秦岭山脉和大巴山之间的一片盆地,也就现在的陕西汉中安康那一带,蜀汉北方的第一道防线,张飞在阆中,成都东北至大巴山南麓,算是蜀汉北方的第二道防线,有马超和张飞秦岭和大巴山可谓是牢不可破!蜀汉南边也就诸葛七擒孟获那地方属于蛮荒之地,大概也就现在的云南贵州那一带,山高路险,诸葛北伐之前先平了南蛮,基本等于稳固了自己的大后方!东边出了奉节和巫山基本接近宜昌,估计刘封的属地也就在宜昌巫山奉节那一带,(宜昌不确定属于吴国还是蜀汉,但肯定离是两国实际交界不远)刘封基本属于蜀汉在东边的第二道防线,关羽的荆州基本等于选择的荆州襄樊襄阳那一带。此时期蜀汉有五虎上将,诸葛法正等!文武全是当时无敌手!吴国除了当家的孙权算个人物,周瑜鲁肃死后,文臣武将根本没有能匹敌蜀汉的人物!这一点从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之后,孙权上门攀亲的原因,本人分析孙权上门攀亲绝对是真心的!当然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听着霸气但霸气的有点过了!结果就像老罗写的那样了!
曹魏,曹操年纪也大了,几个儿子各自都在打小算盘,文臣武将都在烦恼站队的问题,知道除了司马懿之外没人能对付诸葛,但这人用着又不放心,曹操也是一心烦恼,再加上关羽这时小宇宙爆发荆襄一战打得曹操心惊肉跳,关羽要是再打过了南阳就离许昌不到二百里地,准备跑啊迁都,迁都都没地方迁,关羽不死,诸葛再来个北伐过了秦岭拿下西安,洛阳也就不远了,迁都黄河以南都不安全,黄河以北不确定因素更多!
关羽老罗必须把他写死!不写死就要变成汉朝再来一次大一统中兴!
但多少有点不符合逻辑,关羽要是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答应下孙权的和亲,打曹操的时候留下关兴守城构筑提防长江防线,再跟诸葛来个南北夹击,收拾完曹阿瞒再回头收拾孙权那不是手到擒来吗!
4、三国演义尊蜀,刘关张三人流离半世,终于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达到了巅峰。蜀中刘备进位汉中王,荆州关羽威震华夏。
小说里的剧情都是怎么写的?从此横扫中原,活捉渣权,三兄弟登上人生巅峰啊。
继承东汉大统,成就千古佳话啊。
然而并没有。
活生生的美梦幻灭在这一刻。
关羽死得悲壮,然之后张飞死得窝囊,再然之后刘备死得凄然。
连黄忠也中了暗箭跟着走,马超更是一笔带过病死蜀中。
不对啊,剧本不能这么写啊,男主男配黄金军团怎么一个个就这么死掉。这故事还要不要演下去啊。
故事接着发展就没意思了,诸葛丞相无力回天。
七擒孟获有什么用?小打小闹的,火烧藤甲军把自己的寿元都烧尽了。
六出祁山有什么用?上方谷一场雨浇熄最后的执念。
点灯续命有什么用?这灯注定是要被吹灭的,魏延无辜担了个罪名罢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丞相在五丈原军营,想起关云长威震华夏时那差一点点就能实现的先主伟业,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再然后呢,姜维穷兵黩武,处心积虑,偏是他死得最惨烈,死无全尸。
最后安乐公在晋帝面前笑着说,此间乐,不思蜀。他可会想到,这天下差一点点就是他的?
这样的小说注定是要上差评榜的啊。
给一个梦想,在最宏大的时候活生生捏碎,作者你是什么意思?
关羽死之前你看到的是越来越明晰的希望,但他死之后你看到的是越来越无奈的挣扎。
代入了角色的你,怎么能接受桃园梦断,就此幻灭?倒宁可小说结束在关云长意气风发的那一刻,像石头记一样存个半本也就罢了。
我想罗贯中也是想写个美好的结局的吧,可就算他把丞相写得呼风唤雨,无所不知,一把古琴退三军,连死了还能吓退个活司马,但却还是敌不过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
5、《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作为历史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虚构、嫁接等手段对历史事件进行处理,以达到丰满人物形象的效果,才能使故事具有文学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依据《三国志》在故事中找到大量的佐证。所以历史上的关羽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羽是有区别的。
在我们这个把仁义视为立身之命的中华大地上,有着非常多的关于仁义的传奇故事,这些仁义故事,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谈到仁义的故事,我们一定会想到关羽关老爷。从古至今,关羽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帝王,成为神仙一样的人物,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无不对关羽尊崇备至。在宋朝的时候关羽被徽宗封为义勇武安王,到明代已经被封为帝了,协天护国忠义帝,到了清朝的时候,名字长的一般人记不起来,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从这些封号上我们可以看出关羽的伟大,可是,是人都会有缺点,也都有不足,关羽也不例外。所以历史上的关羽和被历史不断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关羽也是有区别的。
当然,《三国演义》自然也是要忠于历史的大背景的,不能完全虚构。如演义之中出现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又如三国的历史进程,就算文中一直有着“拥刘反曹”的感情倾向,最终的结果还是魏晋取得天下。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形象,如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周瑜的妒等等。这场群英荟萃的角逐中,关公的义是较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为何三国演义从关羽死后就不好看了?
因此,关羽死后,三国演义就已经失去了读者的希望所在,后面不好看了。
《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有的人就不想看了为什么呢?
关羽的死代表了“幻灭”。三国中,你会发现,关羽的死亡代表更换的开始,关羽219年死开始的,就在这年之后4年(223年)曹操,刘备,张飞,黄忠,马良,马超,关平,甘宁,蒋钦,吕蒙,张辽,贾诩,程昱,夏侯惇,曹仁,于禁等等的我们所知的英雄纷纷离去,与其说是不忍看二爷的死,还不如说是我们所知...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没了之后我就不想看了呢?
关羽去世了就不愿看过,是由于你觉得自身也去世了,后边的,全是一个人的故事了。高宽比抽象化的人物蜀国在小说集里一直是一个幻影一般的存有,关羽死亡之谜,便是梦醒时分。关羽是蜀国精神实质的人格化属性主要表现。曹军篡汉后,关羽的身亡与之产生了某类对比和应该和。代表着匡扶正统汉室的企业愿景...
为什么关羽败走麦城之后,我就不想看三国演义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作者对于关羽的描述过多,使得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在他死后自然也就不想再看这部作品。将关羽败走麦城以后,很多人都不想看《三国演义》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下面这两点:一、关羽深受观众喜欢《三国演义》中,有着太多的篇幅,都在描写关羽;从温酒斩华雄开始,关羽这个角...
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关羽的死亡究竟代表着什么?1、要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知名度最高的三位,那一定是曹操、诸葛亮与关羽这三位了。毛宗岗称这三位为“《三国演义》的三绝”,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如果再说这三位谁因《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受益最大,那就肯定非关羽莫属...
《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有的人就不想看了是为什么?
我觉得可能是有的人非常喜欢关羽,就是为了关羽才看《三国演义》,所以关羽死后有的人就不想看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就不想看了?
关羽死了就不想看了,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也死了,后面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了。争刘贬曹的英雄定义使然。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最主体的思想就是争刘贬曹,刘备一方是正义的,上承天道,克成大统,曹操一方是奸邪的,属于白脸一派;另外,多数人的习惯就是,看电视的过程容易对电视的内容进行自我分类,这...
三国演义哪个人物陨落之后,你不想看了?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以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人为首的不同阵营之间的对决,最后以三足鼎立作为一个阶段结局。在这其中给我们展示了不同英雄人物之间的不同性格。于是有小伙伴提出三国中哪个英雄的陨落让你不想再看下去?我觉得这个英雄当属关羽,因为关羽的死代表蜀国的幻灭。一、蜀国的地位当你...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一点也不伤心 蜀汉群臣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_百度知...
而关羽的死让人看尽人生百态,有高兴的,痛苦的,轻蔑的,感慨的,无关紧要的。多种多样的态度也让人对关羽在荆州的布局争论不休。关羽死后蜀汉群臣的态度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兵败身死时远在成都的刘备并不知晓,当天夜里刘备正在处理公文,突然看见关羽的身影立在灯下,刘备以为关羽前来禀报...
为什么说少不读三国,老不读红楼?
1、《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乱世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三方鼎立自然都想一统其他两方,整本书谋划不断,各种勾心斗角,战争杀戮,权术 、争斗、 计策、 杀戮,这些东西都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看了之后会为书中的计谋而思考,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书中难免有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