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5: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54
现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尊重自己,年幼的孩子生父母的气,发脾气,甚至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拳打脚踢他们的父母;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与他交谈时,他们往往被忽视和怨恨,沟通也很困难:这让许多家长着实委屈:我这么爱孩子,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还换不来孩子对我基本的尊重?
有些人提出疑问说:“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这句话我认为是一个多面性,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塑造了他的不同性格而一,就像三字经中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深爱着父母、尊重、信任着父母的。他们之所以对父母不尊重,是因为他们父母错误的育儿方法,以及他们的言行不被孩子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教育的失败。
无原则溺爱孩子的父母。有一种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心给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尊重。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没有原则,没有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言行,给孩子各种特殊待遇,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舒适、舒适的环境。这样一种溺爱和过度保护,不会让孩子记得父母的爱和付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些孩子大多自私专横,他们心中没有别人,怎么能尊重他人。
曾看过这样的新闻:江苏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大街上暴打奶奶,他用腿压着奶奶的头,用脚直接踹奶奶的头和脸,面对路人的指责也是相当不屑,甚至破口大骂。而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奶奶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还护着孙子。
父母需要明确,过度的爱,会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对孩子自身成长是一种伤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从中体会到失望感和挫折感,这是他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他也会慢慢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白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逐新发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和回馈爱。
父母能平等的对待孩子。
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忽视和否认儿童的感受和想法;不关注和满足儿童的需要;嘲笑、攻击、随机语言攻击、殴打和责骂儿童。不能认真倾听和回答孩子们说的话,敷衍而不耐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明显变得爱顶撞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动手。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那个年龄,孩子们增强了自我意识,在心理上渴望独立和更多的自由空间,并且经常在意识形态上陷入混乱。假如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不好好沟通和理解孩子,而是简单粗暴地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不管孩子在哪个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纳、理解和欣赏。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恰恰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时候。认真、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并积极回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了解孩子;不管发生什么,好好地和孩子沟通,控制好自己情绪,不随意辱骂、责罚孩子;不控制孩子,安全和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随着年龄的成长适当放手,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55
特别认同这样的说法,应该要采取更加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够让孩子更加尊重父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58
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7:00
这种说法是特别正确的,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尊重父母,说明父母的教育特别的失败,并且孩子在生活中也不是一个特别懂礼貌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7:01
我是认同这种说法的,如果孩子不尊重父母的话,说明父母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