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9: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2:17
地坛公园,历史悠久,其大事记如下:
始于嘉靖九年(1530年),庚寅年间,五月在北郊建造方丘,十一月命名为地坛,标志着地坛祭祀的开始。
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年四月,方泽坛完工,五月明世宗亲临地坛,首次举行皇地祇祭祀大典,地坛从此成为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年,地坛斋宫进行了修缮。十四年(1749年),遵循旨意,对地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皇祇室和方泽坛的外观调整,直至1752年完工。
清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年间,清高宗提升方泽,对皇祇室等建筑进行了重修,这是帝制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
咸丰十年(1860年),地坛遭受了帝国主义的首次劫掠,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拆砖石筑炮台。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穆宗亲政后,重修皇祇室,为皇帝亲祀行礼,地坛的历史使命继续延续。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后一次皇帝亲至方泽祭祀,清朝在此祭祀地祇长达381年,地坛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
1918年,戊午年,地坛被用于筹办京兆养济院,功能转变。1919年,改为京兆农林总局,开始种植活动。
1925年,乙丑年,地坛被开辟为京兆公园,后改名市民公园,经历了多次更迭和功能调整。
1938年,由于日军修建机场,地坛*关闭,直至1949年,北平市*接管并恢复部分功能。
1956年,北京市规划局批准地坛为绿化用地,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绿化工作。
1973年至1977年,地坛斋宫和方泽坛等重要建筑进行了修缮,恢复了部分历史风貌。
2000年,钟楼和神马圈等古建筑的复建工作,标志着地坛公园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得到了新的重视。
2004年,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完成,进一步保护了地坛的历史遗产,使其成为了北京市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公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从皇家祭祀地祇的场所,到公园、农林实验场,再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得以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