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1:04
诊断嗜碱粒细胞性白血病通常依据一系列临床和实验室标准。首先,患者需表现出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在血液检查中,会发现显著增多的嗜碱性粒细胞,其比例在外周血中超过正常范围。骨髓象检查更为关键,会显示出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比例超过5%,同时伴有嗜碱中幼和晚粒细胞增加,以及核左移现象,细胞质内可见粗大嗜碱颗粒。
如果患者存在脏器嗜碱细胞的浸润,这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然而,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慢性型嗜碱粒细胞性白血病(BL),它常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晚期的表现,通过既往病史和伴随的血象和骨髓象,诊断相对容易,但治疗较为棘手。
急性型BL的诊断较为复杂,因为患者在起病初期就伴随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需要严格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增加了诊断的难度。鉴于急性型BL的罕见性,诊断过程必须十分谨慎。在形态学上,识别嗜碱性粒细胞通常较为直接,但对少数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等辅助手段来确认。
嗜碱粒细胞性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本病罕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嗜碱粒细胞增加可出现组胺过多所致的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潮红或支气管哮喘等症状。临床表现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有严重贫血、发热、出血等,但无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病程较短,预后不良,存活期一年左右,多死于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