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聚贤主要学术观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9: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8:38
卫聚贤在历史学和考古学领域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观点:
他主张将历史年代延长,以商殷为氏族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挑战传统的中原辐射论,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东南沿海,如通过南京栖霞山、杭州古荡等地的考古发掘,证明黄河流域的石器文化源于东南沿海,并强调吴越民族与殷商、南洋土族有共同的文化渊源,这与现代考古学的多元共生理论相符。
他提出春秋战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观点,例如《山海经》被他视为印度游记,而《穆天子传》则被认为是中山国人的西游记。他还支持胡怀琛关于墨翟为印度人的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普遍认识。
卫聚贤对当时学术界有所批评,认为上古研究过于迷信神话,忽视考古证据,而近代研究又轻视第一手资料。他倡导综合研究,结合历史、考古、社会和民俗,主张疑古辨伪的同时,也重视广博收集各种资料,强调证据的重要性。
他将中国历史学界划分为“博学派”、“严谨派”、“疑古派”和“建设派”,自己游离于后三派,强调研究应经世致用,通过历史、环境和自身的分析来指导未来的道路选择。
卫聚贤的治学方法独特,包括统计法、比较文法、音韵学和民俗学等,他的《历史统计学》一书对统计学有所贡献。他对《山海经》和《墨子》的比较研究,显示了他对文字学的独到见解。
卫聚贤的研究生涯恰好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期,他的学术观点与实践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遗憾的是,由于两岸隔绝,其研究成果鲜为人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讨论。
扩展资料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介山,又号卫大法师,山西万泉人。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8:45
卫聚贤在历史学和考古学领域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观点:
他主张将历史年代延长,以商殷为氏族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挑战传统的中原辐射论,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东南沿海,如通过南京栖霞山、杭州古荡等地的考古发掘,证明黄河流域的石器文化源于东南沿海,并强调吴越民族与殷商、南洋土族有共同的文化渊源,这与现代考古学的多元共生理论相符。
他提出春秋战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观点,例如《山海经》被他视为印度游记,而《穆天子传》则被认为是中山国人的西游记。他还支持胡怀琛关于墨翟为印度人的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普遍认识。
卫聚贤对当时学术界有所批评,认为上古研究过于迷信神话,忽视考古证据,而近代研究又轻视第一手资料。他倡导综合研究,结合历史、考古、社会和民俗,主张疑古辨伪的同时,也重视广博收集各种资料,强调证据的重要性。
他将中国历史学界划分为“博学派”、“严谨派”、“疑古派”和“建设派”,自己游离于后三派,强调研究应经世致用,通过历史、环境和自身的分析来指导未来的道路选择。
卫聚贤的治学方法独特,包括统计法、比较文法、音韵学和民俗学等,他的《历史统计学》一书对统计学有所贡献。他对《山海经》和《墨子》的比较研究,显示了他对文字学的独到见解。
卫聚贤的研究生涯恰好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期,他的学术观点与实践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遗憾的是,由于两岸隔绝,其研究成果鲜为人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讨论。
扩展资料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介山,又号卫大法师,山西万泉人。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