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6:56
有效滤过压的组成包含三个关键因素,即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及肾小囊内压。这些因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面将具体探讨每个因素对滤过率的影响。
首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对滤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身的调节机制上。在正常范围内(动脉血压10.7~24.0kPa),通过自身调节,机体可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保持不变。当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可以增加血流阻力,防止血压升高,确保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不变。反之,当血压降低时,动脉血压的自身调节机制也会确保血压不致过低,以维持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的稳定性。然而,当血压下降到10.7kPa以下时,这种调节机制可能会失效,导致有效滤过压降低,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和少尿现象。高血压晚期,由于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也会明显降低,引起滤过率减少。
其次,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对滤过率的影响体现在血浆蛋白浓度的改变上。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才会下降,导致有效滤过压增大,滤过率增加,从而引起尿量增多。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再次,肾小囊内压的变化主要与尿路梗阻有关。当发生尿路梗阻,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患侧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此外,某些药物如磺胺结晶或溶血过多导致的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也可引起囊内压升高,导致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下降。
最后,肾小球血浆流量的变化对滤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与肾小球血浆流量之间的关系上。当血浆流量增多时,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变慢,有效滤过压递减速度随之减慢,滤过率增大;反之,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率减少。正常情况下,由于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血浆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病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大失血或严重缺氧等,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肾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和血浆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引起滤过率降低。
此外,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变化也对滤过率产生影响。滤过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它允许通过的物质分子量来衡量,正常情况下,滤过膜通透性稳定,但在病理情况下,如肾小球炎症或缺氧时,滤过膜通透性可能减小,导致蛋白尿的出现。滤过膜总面积约1.5~2平方米,正常情况下,所有肾小球都处于活动状态,滤过面积保持稳定。但在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肿胀,基膜肿胀加厚,引起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有效滤过面积减小,滤过率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