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3: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3:01
大般若经初会是一次详尽阐述般若教义的聚会,分为十六个部分,前五会内容详尽,后续会次则逐渐简略。首会分为七十九品,内容涵盖深远。
第一品《缘起品》讲述了佛在山顶显现神迹,普照佛界,诸菩萨以莲花献礼,随后佛讲述大般若教义,众人欢喜。第二品《学观品》中,佛教导舍利子如何修习般若波罗蜜,强调无所得为修行之要,超越二乘,成为真福田。第三品《相应品》讲述了菩萨与一切法空的相应,不执着于任何法相。第四品《转生品》阐述了修行般若的菩萨转世情况,激发了众人的修行之心。第五品《赞胜德品》中,舍利子等人对菩萨般若进行高度赞扬。
第六品至第二十品依次深入探讨了般若的教诫、劝学、无住、行相、譬喻、菩萨、摩诃萨、大乘铠、辨大乘、赞大乘等主题,强调般若的无二无别和超越世俗。第二十一品至第三十八品则讲述了般若与修行的密切关系,以及般若在净化心性、引导众生方面的巨大作用。
第三十九品至第四十品讨论了般若的难闻与功德,强调其深远影响,以及在修行中的重要性,包括克服魔事的挑战。整个初会的讲解旨在引导人们深入理解和实践般若智慧,提升修行层次。
扩展资料
大般若经(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