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5:1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56
明朝中期之后,各地的卫所军事作战水平已经下滑得非常严重,根本无法对抗组织严密的倭寇海盗。这是因为卫所制的建立,本质上就是种地的农夫和士兵的结合体,由于每亩上交的粮食很多,大概一斗二升左右。这样卫所里面的兵士,最后都逐渐成为了农户。防卫的职能弱化到了不能打仗的水平。这也说明了卫所制度的局限性!
倭寇来犯,很多卫所名义上军队很多,但是毫无战斗力,遇到倭寇一触即溃。因此,明朝决定招募乡兵对抗倭寇。由于乡兵所处的地域不同,因此形式也不一样。例如西北地区的乡兵,就以骑兵为主,河南山东等地,乡兵擅长格斗与长枪……但是这些乡兵,遇到倭寇后,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反而让倭寇屡屡得手。
后来,戚继光根据盐兵、矿兵、僧兵等特点,结合倭寇的侵扰形式,自己设计了鸳鸯阵,并给每队成员配发了倭刀、鸟铳、狼筅等工具,对抗倭寇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瞬间就扭转了战争的局面。此后,戚继光与俞大猷积极配合,从水陆两个方面,不断对倭寇进行打击,很快就肃清了浙江沿海的匪患。后来,他们又积极前往广东、福建等地,积极对倭寇展开绞杀,经过几年功夫,在中国横行了几十年的倭寇匪患,被连根拔除。
抗击倭寇使用乡兵,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军队主要对抗的敌人,是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原有的办法不适合于倭寇进行作战,后来戚继光改善的作战方法,让倭寇心惊胆寒。这也说明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积极实践中,取得最佳的成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52
因为人数不够用了,明军沿海平定倭寇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发挥有关。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56
明朝当时主要的兵力重心是放在北方,训练重点是大规模的骑兵对抗,这样去和蒙古大兵团作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专门的武装力量去对抗倭寇这种形式的武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49
戚继光在平定倭寇时,发现卫所军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故放弃卫所部队,在义乌招募四千吃苦耐劳的农民和矿工,发给比其他卫所部队高三倍的工资,亲自训练和指挥作战。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49
其实,明朝初期经济还是很发达的,社会比较的稳定,而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因为腐败的出现,所以明朝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军户便开始产生了怨言,所以逃跑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之前的屯卫制军队就没有作战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