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8: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6:03
马家窑文化居民主要依赖旱地农业为生,其经济体系以种植粟和黍为主。这两种谷物在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窖穴和兰州青岗岔的房屋遗址中有所发现,尤其是青海柳湾墓地的墓葬中,粟常装在粗陶瓮内,显示出它们在当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工具丰富多样,如用于翻地的扁平长方形石铲,收割用的石片和陶片制成的爪镰,其中一种独特的镰刀形制为长方形,一端刻有锯齿,体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创新。磨粮食的工具包括石磨盘、石磨棒、石杵和石臼。
除了农业,马家窑文化的氏族先民还饲养家畜,如猪、狗和羊,墓葬中常有整只家畜随葬,这反映了家畜饲养业的发达,其经济水平和丧葬习俗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相仿。当时的主要家禽是鸡,数量不多。
尽管农业是经济生活的主导,采集和狩猎活动依然不可或缺。遗址中发现了各类石制和骨制的狩猎工具,如石镞和骨镞,以及石球,尤其是鹿和野猪等野生动物的骨骼较为常见。
社会生产中,原始手工业也发展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分工,主要包括制陶业、石器制造业、木工作业和纺织业等,这些行业为马家窑文化的经济体系增添了多元化的元素。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