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6: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23:35
伏旱期间的降水量明显减少,通常在95到120毫米之间,与春季5到6月的降水量相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蒸发量在7到8月期间显著增加,可达255到280毫米,与春季相比,大约增加了80%。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是评估伏旱程度的关键指标。若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则为负值,负值越大,则表示伏旱强度越大。上图展示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天期间)多年来的降水与蒸发量差值等值线。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降水与蒸发量差值超过100毫米,是中国伏旱较为明显的区域。其中,北纬26至31度,东经112至121度之间的地区,降水与蒸发量差值超过175毫米,是中国伏旱最严重的区域。伏旱的形成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的结果。每年7月上中旬,当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北进至北纬25度附近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会受到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的控制,尽管空气中水汽丰富,但缺乏形成云和降雨的条件,导致旱情严重。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旱期,大面积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若有台风来临,将是很好的抗旱水源;若无台风或台风来临过晚,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伏秋旱。实际上,伏旱地区并非年年伏旱、处处伏旱。若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则不会出现酷热干旱。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滨海地带,是伏旱时期的避暑胜地。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