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上的小黄油,都惹恼了哪些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6: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3:05
太萌了,女权主义不开心;太滥了,游戏开发者不开心;太污了,卫道士不开心;太严了,黄油厂商不开心……要不一刀切?玩家呢,也不开心。
在2015年的Steam开发者日上,G胖回答了开发者和玩家代表提出的问题。其中,有人提问:“有没有考虑让Steam允许售卖包含*内容的游戏?对*游戏的表现标准又是如何划分界定的?”这位提问者显然不是在期盼什么,他是在抱怨——此时的Steam已经有了不少打着擦边球的小黄油,有人觉得长此以往,Steam将不再是一方净土。
对于这样的*问,G胖回应说:“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开发者,要找到正确的渠道来传播这些*内容;对于玩家,我们则需要一个分级过滤工具,来让顾客们看到适合他们年龄和身份的东西。”只有大体的思路,没有具体的措施,大家都觉得这不过是G胖圆滑的外交辞令。
对于Steam上的小黄油而言,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在2014年和2015年的交界处,“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2014年12月30日,《巧克力与香子兰》登陆Steam,一对双胞胎猫娘萌化了绅士们寂寞的心,猫爪挠得玩家把持不住。紧接着,2015年1月20日,《哈尼炮》登陆Steam,虽然画风仍然日系,却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美国制造”。这波黄油大军紧随其后跟了上来,问题接踵而至:大量低成本的粗劣黄油从此蜂拥不绝。这些游戏价格低廉,却仍然能用原始的呼唤吸引很多人购买。
游戏开发者不开心,绅士群体也不乐意。有些看上去像是不错的黄油,买到手才发现,游戏的最大亮点全在页面的截图里,其他一无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让那些勤勤恳恳埋头制作游戏的开发者们不高兴了——试想,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年推出的游戏,最终的收益还不及一个几天出炉的小黄油。
反*组织也不开心。2018年6月,部分黄油厂商毫无预警地收到了来自Steam的警告:如果旗下的游戏不进行整改,将会面临下架的判罚。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认为这是Steam释放出的一种不利信号。其实游戏厂商早已发现Steam官方对小黄油的审核并无规律可循,*时而宽松时而严厉,同样的问题,每次审核后给出的修改意见也不尽相同。经过开发者和玩家*之后,这次风波很快平息,但是大家心里都没数:Steam对小黄油的态度暧昧不明,它到底想干什么?
黄油厂商不开心,绅士们也感到不安。新*游戏上架数量大幅度减少,不少人开始怀疑所谓的“新功能”只是一枚烟雾弹,这是Steam*收紧的讯号。不少被波及的黄油厂商开始通过邮件或是*为自己辩白,试图说明自己的游戏是“艺术”而非“*”。事实上,这两者的界限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越是较真,越是说不清道不明,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是Steam能够解决的。
关注者和参与者们在不同的立场上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Steam应该维持其开放和中立的平台性质,让所有的东西都能上架,除非是非法的或者直接抄袭的。但另一些人则认为,Steam应该承担起监管的责任,防止非法或不适当的内容出现在平台上。在这场永无停歇的论争中,真正的焦点在于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真、何为伪,何为艺术、何为猥亵。不同的声音互相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讨论。最终,这场讨论不仅关乎游戏,更触及到了社会、文化和道德的深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