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4: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3:20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起病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患者常感到疲劳,伴随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和食欲不振,肝区可能有不适感,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病情反复多年,虽然愈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能会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加重,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症状,神经症状如乏力、萎靡和失眠明显,肝脏肿大,可能伴有肝掌、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等体征。肝功能持续异常,血浆蛋白的改变尤为明显。
常见症状包括:
1、黄疸: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分泌和排泄受阻,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和眼白出现黄疸症状。
2、肝脾肿大:肝脏炎症、充血和水肿导致肝脏体积增大,是慢性乙肝的常见体征之一。
3、肝纤维化:慢性乙肝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降解活性减弱,这是肝硬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慢性乙肝的肝外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晦暗的肝病面容,以及皮肤上出现蜘蛛痣和肝掌。此外,还可能伴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调。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