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21: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8:01
在1981年后的科学启蒙教育阶段,小学《自然》课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主要归功于刘默耕老师的推动。它被重新定义为一门对小学儿童进行科学启蒙的关键学科,其目标是通过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同时进行自然观、科学态度和品德教育。教材形式转变为问题导向和探究式,教师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注重对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科学启蒙的教育目标。
探究教学在小学《自然》中的应用始于早年,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迅速被国内教师采纳。1997年的全国小学自然年会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成为核心议题。"探究—体验"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全程参与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在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讨论、发现问题并设计探究程序,学生能亲历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并应用知识进行创新。
小学《自然》过渡到《科学》阶段,名称的改变更符合学科本质,目标更加明确和全面。《科学》课程定位为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被显著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明确表达。总的来说,探究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理念,并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中。
自然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自然课讲的都是些最基本的自然常识,但涉及面很广,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无所不包,同时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小学自然课已更名为小学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