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3:25
瓦剌称呼源自明朝对西部蒙古的称谓,元朝时期则称之为斡亦剌,也有称作卫拉特或卫喇特的。这一名称源于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的部落,八河位于现今的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瓦剌人口众多,分布有多个分支,各分支有自己的名称。在元代,瓦剌开始向南迁移,定居在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广阔的西北部草原地区,逐渐从狩猎经济转变为畜牧经济,并兼营部分农业。瓦剌的四大部或四万户被简称“四”,这一称谓在蒙古语中写作Dörben,即都尔本。不同文献对瓦剌名称的记载略有差异,包含了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的记载。
瓦剌的称呼反映的是其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作为西部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剌在元代至明朝时期的社会变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从狩猎经济向畜牧经济的转变,体现了适应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智慧。同时,瓦剌的四大部或四万户的称谓,不仅凸显了其内部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出蒙古族社会结构的特点。瓦剌名称的多样性,不仅包含了蒙古语的记载,还融入了突厥语部落的元素,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响。瓦剌的称呼不仅是对一个族群的称谓,更是对其历史发展、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融合的见证。
瓦剌称呼的背后,蕴含了深刻的历史信息。在不同时期,瓦剌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关系,以及其自身内部的变迁,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瓦剌的称呼不仅仅是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更是对一个民族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生动描绘。通过对瓦剌称呼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文化融合的过程。这一称呼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瓦剌族群的认同上,更在于它所反映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和历史变迁的多样性。
瓦剌(Wǎlà或Wǎlā),又称斡亦剌惕(Oirat)、卫拉特,是西部蒙古民族。明代称瓦剌,到17世纪后期称卫拉特,又称厄拉特、厄鲁特。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