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53
早期的学术讨论围绕生命的起始展开,一种观点强调,自受精卵形成,生命即刻存在,赋予了生存的尊严与价值。然而,另一种观点主张,直到妊娠第四周,受精卵在子宫内稳定,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人化才可能开始,此时生命才真正启程。还有观点认为,大脑皮质的发育是关键,人化需在第八周胎儿脑部活动显现后出现。对于生命的终结,一些学者倾向于以大脑死亡(脑电波消失)为标准,尽管有个例,如刘海若在事故后被误认为脑死亡,但通过北京医院的深情治疗和人文关怀,她最终恢复了生命机能。
晚期的学术观点则将生命开始时间定在胎儿具备生活能力,即分娩时刻,以此区分生物生命与人的生命,生活能力成为划分的标志。这种观点突出了生命的实用性标准。
全期的学术立场更全面,认为生命的周期始于受精卵着床,历经胎儿发育、分娩,直至分娩后的一定时期,涵盖了个体生物学发展的全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生命定义。
《生命教育论纲》是一本讲述生命教育的哲学类型书籍,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扬帆起航。生命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价值追求,关怀人们生命的成长是教育的本真。生命教育既是阶段性教育,又是全程式教育,人的一辈子都需要生命教育。该书从宏观角度,对“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生命教育的实施依据”、“生命教育的体系构建”、“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社会分层视野下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进行了精辟的阐释、论述,探究了大、中、小学生及职业群体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