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3: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52
孔子的弟子周游列国,其中子华被派遣至齐国执行使命。冉子作为子华的母亲的代表,向孔子请求额外的谷米援助。对此,孔子的回答是“给他六斗四升。”然而,冉子仍希望增加一些,孔子便又增加了“二斗四升”的供给。
然而,孔子对于这样的做法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当公西赤前往齐国时,他出行的排场颇为奢华,坐的是肥马驾的车子,穿的是保暖且轻便的皮袍。孔子强调,作为君子,我们的援助应当倾向于急需帮助的人,而非那些已经富裕的人。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周急不救富的理念坚守。
孔子的这一教导,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原则的阐述,提醒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和帮助那些生活困苦、亟需援助的人群,而不是将资源浪费在已有的富人身上。
这是一个发生在孔子与冉子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师弟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谷米,孔子认为“君子周急不济富。”但是想让冉子明白这个道理,就只给一釜,冉子觉得不够,孔子再给一庾,还是不够,冉子只好自掏腰包。孔子就说子华家景条件很好,于是告诉冉有。“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既要满足事理,又要符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