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8:41
奥地利的电影发展历程与音乐和传记片紧密相连。有声电影出现后,奥地利电影业专注于音乐主题,导演W.福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1933)讲述舒伯特的故事,普雷明格的《深厚的爱情》(1931)和柯斯切里茨的《玛丽亚·巴什基尔柴瓦》(1935)等作品相继问世。然而,纳粹德国入侵后,许多电影人才流亡,二战后奥地利电影产量逐渐复苏,派伯斯特导演的《审判》(1948)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荣誉,成为战后奥地利的标志性作品。
这个时期,奥地利电影包括反映战争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遥远的路程》(1946)、《最后一座桥》(1953)和《最后一幕》(1955)。同时,音乐歌舞片、闹剧片和侦探片也有所发展,如《俊友》(1955)和《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1956)。音乐片和传记片继续占据主导,如《英雄交响曲》(1949)和《莫扎特,伸出手来吧,我的生命》(1955)等。
进入20世纪六十年代,奥地利电影业面临挑战,国家资助减少和电视竞争压力导致产量下滑。70年代中期后,政府的资助恢复,促进了电影如《命中注定的人们》(1974)和《来自奥塔克林格的耶稣》(1974)等社会议题作品的创作。知名导演如M.舍尔、P.帕察克和F.安特尔等人的作品也在此期间崭露头角,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979)和《卡斯巴赫》(1978)。
进入80年代,奥地利电影产业依然活跃,拥有大型制片厂和规模不小的电影数据馆,电影节如“维也纳电影节”也在持续举办。这一时期,电影杂志如《电影艺术》和《电影欣赏》也反映了行业的繁荣和专业性。
20世纪初,奥地利出现新闻片。1908年,导演哈努斯拍摄了奥地利第一部故事片《从梯级到梯级》。1914年,出现了一家电影公司,摄制一些根据德国和奥地利作家的文学作品改编的故事片。1920~1924年是奥地利电影业的兴盛时期。这几年摄制的影片有A.柯尔道的《王子和穷人》(1920)、《参孙和达里拉》(1922)、M.凯尔泰斯(即M.柯蒂斯)的《索托玛和葛莫拉》(1923)、《奴隶的女王》(1924)、R.威内的《奥尔拉克的手》(1924,德、奥两国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