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8:40
芦苇锈病的病原菌在南方主要以夏孢子的形式度过夏季,成为疾病初发的感染源,并在全年范围内不断传播。而在北方,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过冬,当气候适宜时,会生成担子和担孢子。在这个过程中,担孢子会侵入植物,形成锈子腔。随后,产生的锈孢子感染扁豆,形成疱状的夏孢子堆,这些夏孢子进一步散出,引发新一轮的侵染,导致病害扩散加剧。北方的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尤其是叶片上的露水和水分是锈菌孢子萌发和入侵的必要条件。
夏孢子的形成和侵入最适宜的温度为15—24℃,10—30℃的范围内都可以萌发,其中16—22℃的温度最为理想。当日均气温达到25℃,相对湿度为85%时,病菌的潜育期大约为10天。扁豆在开花结荚期,特别是当气温在20℃以上,湿度高,昼夜温差大以及持续的露水时,疾病容易流行。值得注意的是,苗期的扁豆不容易发病,而秋季播种的扁豆和连作田地的发病情况通常较严重。相比之下,南方一些地区春季种植的芦苇,其发病情况往往比秋季种植更为严重。
药用植物芦苇锈病,主要为害芦苇叶片。夏孢子堆生在叶片的两面,后期生出冬孢子堆,长圆形,散生,黑褐色。严重时叶片褪绿,黄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