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05: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39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生于1021年,逝于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出自江西抚州临川,其文学才华横溢,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尤其擅长散文创作。他的诗作更是独树一帜,以豪放派的先驱者身份引领当时的文坛。
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生涯。1058年,他上书万言,提出了变法的主张。1069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并开始推行新法,直至1072年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而,他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074年被罢相,1076年再次复任,直至1076年再次被罢免,此后他退居江宁,以半山园为居所,封号舒国公,后改封荆公。逝世后,他被谥为“文”。
在执政期间,王安石与儿子王雱及吕惠卿等人共同注释了《诗经》、《尚书》、《周官》,这些注释被称为《三经新义》。他的散文风格雄健峭拔,诗歌则遒劲清新。他的著作《字说》、《钟山一日录》等,遗憾的是许多已散失。流传至今的作品有《王临川集》和《临川集拾遗》,后人也辑录了他的《周官新义》和《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集中以《江宁夹口》为题的七绝有两组,共五首。这首诗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夹,在左右称“夹”。《仪礼·既夕》:“圉人夹牵之。”因此,夹口应在沿江口左右一带。诗人南来北往,途经此处,在纵览风光的同时,心头泛起千丝愁绪,形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