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22: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6:58
目的:为寻求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家庭教育康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需要,提高残障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对3--9岁86例精神发育迟缓 (也称智力低下)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康复,并建立康复档案。在充分了解、掌握智力低下儿童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康复需求后,参照《波特奇早期教育教程》《中国儿童早教工程》,《家庭康复训练按摩VCD》《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进行家庭教育康复培训。向患儿父母传授教育心理康复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家长教育康复智力低下儿童的技能和水平。定期对每位智力低下儿童进行心理评估、指导、咨询,了解智力低下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制订个别化家庭教育心理康复计划。在康复医生的定期指导下,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康复的计划,并定期追踪随访智力低下儿童的智力发育状况。结果:评估结果表明,显效21例,有效55例,进步6例,无效和退步4例。通过系统的家庭教育心理康复后,智能和适应行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P<0.001。20例智力低下儿童进入了普通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结论:为智力低下儿童提供持续稳定、实用有效的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服务,可以促进智力低下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力障碍 家庭教育 康复 心理
智力低下是残疾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1年残疾人抽查结果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在我国约有1000多万。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至今缺乏有效的医学治疗方法。智力低下(MR)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医生、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广泛关注。鉴于婴幼儿期的智力发育存在较大的代偿性和可塑性,,智力低下的早期教育干预是关键。对于智力低下的家庭教育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为寻求解决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全面提高其生存质量。2004年11月~2005年11月,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探索通过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这一模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实施家庭教育康复。家庭康复训练、家庭教育康复近年来在国内也得到了开展,它的康复效果如何?是否能提高智力?为此我们将接受教育康复的86例智力低下儿童进行了观察,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对象
根据儿童发展状况和研究目的,我们确定3~9岁智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并存脑性瘫痪的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共86名,其中男女65例,女21例,年龄3~6岁53例、6~9岁33例,中度智力低下62例,轻度智力低下26例,其中智力低下并存脑瘫56例、智力低下并存孤独症儿童18例、唐氏综合征12例。智力低下并存癫痫者31例。
2、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1、发育年龄≤18 岁; 2、经智力测验IQ 或DQ70 ; 3、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社会适应能力评分8为适应能力缺陷。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智测方法:用北京盖泽尔智测法,和韦氏法及中国比内智测法。社会适应能力评定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M)。脑瘫的诊断标准按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确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孤独症的诊断及评定用ABC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和CARS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ABC量表评定为53分疑诊,67分确诊,CARS量表评定总分大于30分可初步诊断为孤独症。依据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可以确定诊断。
3 、纳入标准:1、被确诊的智力低下患者:年龄:3~9岁,,IQ在30~69,SM在6~8分,2、不伴有耳聋、失明者;3、大致除外遗传代谢疾病,除外脑积水、脑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4、患者家长同意接受儿童心理医生和特教老师的指导与培训,并有一定的时间与经济基础为患儿进行教育与训练。
二 、方法
1、教育康复的目的
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心理、智力、体能诸方面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生活实用技能和良好习惯,为步入学校打基础。主要补偿患儿的运动、感知、言语、思维、个性等方面的缺陷。促进其早日入学,接受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2、教育康复的原则
1、共性与个性统一原则: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中度MR儿童的认知活动,心理发展规律2、应用性原则:输入知识、能力、习惯应是他的现实生活及未来劳动所需要的。3、实践活动性原则:实践中学习,游戏中学习,习惯中学习。4、补偿原则:补偿功能缺陷,挖掘并发挥潜能,促进康复和社会需要作用。5、弹性原则:规定教育训练内容、进度、要求,要个性化量力而行。每次训练内容不可多,先易后难,对较困难的内容可分为有连续的小项目,顺序进行。6、.每天坚持定时、定量地训练,以便养成训练习惯。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10~20min即可。7、.从一个训练项目转到另一个项目时,不可追求速度,以免患儿难以适应。尽量利用图片、实物进行训练,以便于理解。8、训练环境要安静,过多无关物品应拿开,以免患儿分心。对训练要有信心,并要多次反复地重复训练,不可轻易放弃。
3、教育康复的方式:家庭训练方式与康复中心训练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中心的教师为主要训练者,让患儿既接受家长充满爱心的训练教育,又接受专业人员正规训练,使训练效果更为满意。1、、个别教学法2、、综合教学法三多、四性、五动,游戏性、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多引导正确行为、多表扬鼓励、多实际操作,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动多种器官3、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参与4、定期评估至少三个月一次,智力、行为、心理、语言、社会适应能力评定、。
4 、教育康复的内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占30%: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生活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活动训练占40%,包括大小肌肉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游戏,观察认知能力。实用语算占20%、:基本的语文,言语交往能力发展,常用汉字认识和应用,简单阅读与书写,日常生活中算术知识及应用,货币、基本的算术、常用计量单位、时间。4、音乐教学占10%。5、 感觉统合训练.
5、教育康复的教材
同时选用国家教育部编辑的《弱智儿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教程》,参照《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及《小儿家庭康复训练按摩VCD》 《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进行家长教育康复培训,包括感知动作训练、生活训练、基础文化知识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的指导。
6、教育康复的方法
根据智力低下患儿自身条件所定,一般每日2~4 小时,6 个月为一个周期。4辅助针灸疗法:伴有脑瘫和运动、语言障碍的患儿适当辅助小儿头针疗法,运动障碍者选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语言障碍选语言一、二、三区。隔日一次,每针刺10次休息15天,针灸30次1个疗程。
认识训练包括感知觉训练、思维能力训练及社会行为训练三个方面。1、感知觉训练:a、视觉、听觉、触摸觉训练;b、注意力训练是从无意注意开始训练,并在进一步发展感知觉的基础上,逐渐扩大注意的范围和时间,同时还要在患儿语言发展以后,培养有意注意的能力;c、记忆力训练是通过对视觉、听觉反复练习,形成暂时联系的速度,提高记忆力速度和长时间记忆能力,采用反复再认识和回忆的训练方式。2、思维能力训练:a、动作思维训练;b、形象思维训练即形板的放入和旋转,木珠的归类,套桶、几何图形桶游戏,图片分类,认出残缺物缺失的物品;c、抽象思维训练包括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如拿一些实物或图片,训练儿童认出其相同的地方,训练者要从中提示,通过比较可以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患儿推理判断,启发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想问题,找答案,猜谜语。3、社会行为训练:a、早期社会基本行为训练,如对镜中形象微笑和发声、注视母亲的脸、模仿*做简单的家务、依指示说“请”与“谢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进食行为训练,大小便行为训练,穿*物行为,洗嗽行为训练四个部分。1、进食行为,有自喂固体食物,从*拿的杯子中喝水,自己拿杯子喝水,用勺吃东西,使用筷子。2、大小便行为训练,包括用语言手势表示或自己上厕所大便。3、穿*物的行为训练,即配合*穿衣服、脱鞋、脱短袜、解开或系上钮扣、穿衣服。④洗嗽行为训练即自己洗手并擦干,刷牙、洗脸、梳头(短发)。在确定观察对象、掌握智力低下儿童基本情况和家庭康复教育需求后,医生和特教老师利用周末集中开办家长学校,邀请有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讲课,培训智力低下儿童父母及带教人,更新他们康复教育儿童的观念,向残疾儿童父母传授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个别化教学、言语教育训练、按摩治疗等康复教育儿童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培训儿童父母掌握在家庭开展教学的技能技巧,以提高家庭康复教育儿童的技能和水平。
7、制订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计划
在对智力低下儿童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我们组织一个由特殊教育工作者、临床心理工作者、专业治疗师组成的团队为儿童制订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服务计划,包括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家庭教育方法及注意事项、个性化治疗或矫治方法。拟订计划后与儿童父母充分讨论,征求儿童父母意见后,对教育康复服务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得到儿童父母认同后确定计划内容,再与家长共同执行。
8、家庭教育康复指导追踪随访
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计划后,再向儿童父母及家庭成员详细讲解指导具体实施教育的方法和要领。以增强家庭成员和孩子之间感情的沟通,示范怎样在家中为孩子开展教学和游戏,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定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儿童进行追踪随访,每1个月指导、培训1次。每3个月评估1次。
三、结果
康复效果的评定 教育康复6个月后我们对儿童进行评估,结合儿童教育康复前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通过系统的家庭教育后,儿童的智能和适应行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随访一年其中有20例智力低下儿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并基本适应普通教育机构的学习和生活。疗效判断标准::IQ提高11以上者为显效; 6~10者为有效,5者为进步。退化判断标准为:IQ降低1~5者为轻度退步,降低6~10者为中度退步,降低11以上者为明显退步。智力低下儿童教育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显著效果21例,有效55例,进步6例,无效3例,退步1例。DQ社会适应x±s、,教育康复前43.23±12.23,教育康复后52.68±14.57,t=2.987,P<0.01。 DQ个人社交x±s、,教育康复前47.36±11.66,教育康复后56.78±13.48,t=3.378 P<0.001。
四 、讨论
智力低下是由于遗传、先天或后天获得性有害因素,在胎儿期、围产期或出生后损害了大脑结构或功能而造成精神发育受阻或不全。其特征是智力下降伴有学习困难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一般是非进行性的发展[7]。目前智力低下儿童的康复还缺乏特效的药物疗法,现多以教育康复训练为主进行综合干预。本研究通过对86名轻度~中度智力低下儿童经过半年教育训练后,结果其社会适应能力、智商水平增长均数普遍高于训练前。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与国内有关专家报告的结果一致。说明教育训练对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智力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1、 实施家庭教育康复的优势
为智力低下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康复服务计划,通过指导儿童父母及家庭成员教育训练儿童,可以大大减轻智力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为残疾儿童家庭、为国家节约劳动力资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为智力低下儿童提供持续、稳定的个别化家庭教育康复服务,可以促进智力低下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环境成员对智力低下患儿的态度如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智力低下儿童往往依赖*照顾的时期要比正常儿童长,这就使大多数家长忽略了及时培养智力低下儿童的独立性,家长们长期代替他们做许多他们自已应该学着做的事情(如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结果使智力低下儿童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为无论对正常儿童还是智力低下儿童,经验都是促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智力低下儿童过分的*和保护反而会妨碍他们体格锻炼,认识事物,取得经验。
生活环境同年龄儿童的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智力低下儿童在家庭 (兄弟姐妹)和邻居的同年龄儿童中,往往被歧视和排挤,这种情况对那些在普通学校的智力低下儿童尤其突出,这些儿童心理上的创伤往往很大。如果将他们转到特殊学校,他就会在同龄儿童中取得应有的地位.这时他的心理发展就转向了积极的方面。当然,他们在家庭和邻居同年龄儿童中的地位可能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家长们的任务是尽可能使他们的地位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也能争取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康复比较松散,智力低下儿童的家长互不见面,这很不利于家长互相交流;智力低下儿童长年仅与家庭成员接触,体会不到集体的气氛,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由于没有参照对比,智力低下儿童的进步幅度和发展速度不容易被家长及时发现;家长的育儿方式不同,教育康复效果也不同;另外,家庭成员的态度如果不统一,也会影响康复教育效果。
3、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专业机构集中了有经验的老师和有各种技能的专家,在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有集体的学习气氛,有可以模仿的同伴,这有利于学龄期智力低下儿童的学习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一是建议儿童父母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有机会多观摩康复教育儿童的治疗、教学过程,详细、直观地理解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计划,学会做孩子的老师,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二是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习速度的提高。三是尽可能让孩子到普通教育机构接受容纳教育,充分发挥“同伴资源”作用,小伙伴的互相交流和游戏互动,潜移默化影响心智障碍儿童的行为和发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