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慎用生物免疫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2: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1:29
在中国,目前有关肿瘤细胞生物治疗的决策其实是比较“混乱”的,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成立生物治疗中心。那么,成立这类中心究竟有多大作用?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经常”和“偶尔”推荐患者进行细胞生物治疗的情况占50左右,这反映到全国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而我们对美国临床试验(Clincal Trials)网站上登记的研究进行搜索后,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肺癌的只有中国,而中国也只有8项研究在此网站进行了注册。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细胞生物治疗兴起,几乎所有疾病都接受自体血回输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疗效不确切,当时卫生部叫停了此项技术。而2008年该技术又“改头换面”出现,只不过名字换成了“CIK免疫治疗”。时至今日,此技术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但有关前瞻性、回顾性的临床研究都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这就违反了上述“明智选择”4大原则中的第1条,即治疗措施须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此外,我们的搜索结果还显示,若患者都接受自体血回输,那么其感染的机会要增加很多。
不少人将近两年“热”起来的免疫治疗认为是对过去的细胞免疫治疗的重新肯定。实际上,今天的癌症免疫治疗从理论到实践都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关键是发现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免疫逃避机制即“检查点(Checkpoint)”――主要是PD-1和PD-L1配体的存在。当免疫细胞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可与肿瘤细胞的PD-1相结合,使得肿瘤细胞不被识别,这样就算给予患者再多的T细胞,也无法识别肿瘤细胞而发挥杀伤作用。所以目前免疫治疗的理论已经不支持单纯靠提高所谓的免疫细胞数量来杀灭肿瘤细胞,而是一定要利用某种抗体去解除、阻断免疫抑制,相当于重塑了癌症免疫治疗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们提出的第1个明智选择是: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治疗获益、潜在危害和高昂费用之前,不要给各期肺癌患者进行细胞生物免疫治疗。原因就是上述4大原则,即目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强有力证据,潜在危害尚不清楚(如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等),且费用非常昂贵。目前的癌症细胞免疫治疗在我国非常普遍,已经到了非得面对不可的局面,因为随着生物治疗宣传攻势的增大,很多患者不愿接受其他任何治疗而只选择此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