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清澈的海,却处处暗藏“杀机”,究竟是什么让船员闻风丧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2: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7:52
在浩瀚的大西洋西部,美国东海岸以东,有一片神秘的海域,千百年来,无数船只来到这里便会离奇失事,再也出不去,只留下斑驳的船骸和累累白骨,给这片海域蒙上了一层恐怖神秘的面纱。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北部约2000公里的洋面上,散落着一片美丽的岛屿,百慕大群岛。百慕大群岛位于北纬30度附近,这里海水清澈,风光旖旎,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粉色海滩,是世界著名的 旅游 度假圣地,而环绕着百慕大群岛的海域就是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是一片特殊的海域,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远离*,位于大西洋之中,虽然名为海,但却与*毫无瓜葛,四面都被大西洋所环绕,不与任何*相连,只能算是大西洋中一片特殊的海域,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
百慕大群岛地处*带海域,远离江河入海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清澈,海岛风光旖旎,盐度很高,大西洋盐度就很高了,而这里又是大西洋盐度最高的海域,所以这里海水碧绿湛蓝,透明度可达70米,是公认的世界上透明度最高的海域。
就是这片美丽的海域,却暗藏着“杀手”,令无数船员闻风丧胆,千百年来无数船只在此神秘失事,进入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人们称这片海域为“船只的坟墓”、“魔藻之海”。
为什么会有这么恐怖的名字呢?源于这片海域长满了一层厚厚的海藻,马尾藻,许多不明路线船只误打误撞驶入这片海域,就会被马尾藻死死缠住,最后淡水用尽粮食断绝,葬身茫茫大海。
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满了绿色的无根水草,远远看去仿佛是一派草原风光,漂浮着的马尾藻犹如一条巨大的绿色地毯,一直伸向远方,无边无际。
据记载最先进入这片海域的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1492年九月的一天,他们已经在大西洋漂流了很多天,忽然有一天发现前面有一片青青的“草原”,全船的人欢呼不已,在海上漂泊了这么久,备受煎熬,以为终于要到了陆地上了。然而,当船驶近一看,哪有什么陆地,竟是一片被绿色海藻覆盖汪洋,而且此处风平浪静,死寂无声,平时波涛汹涌的大海到这里没有一点波浪,就好像一潭死水,处处透露这诡异。而且船只到这里几乎就不动了,这对于古老的凭风而行的船只十分的危险。船员们不敢大意,哥伦布亲自开辟航线,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挣扎,最终摆脱海藻的纠缠,逃离了这片海域,这次航行却给船员们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在二战期间,英国奥兹明少校亲自来到马尾藻海,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犹如末日降临般:天空昏沉,海上一片死寂,没有一点声音,到处都是毁坏的船骸,幽灵般地漂浮在海藻上,船上累累白骨尸骸,死状恐怖。船里面也爬满海藻,甚至爬上了桅杆,墨绿色的海藻发出令人作呕的臭味,处处透露着死亡的气息。奥兹明在日记里形容这里为幽灵之海、船只的坟场。
千百年来,在航海家们的眼中,马尾藻海被称为“死亡之海”,有各种离奇古怪的传说:每到夜晚,那些死寂的海藻就会疯长,爬上被困的船只,爬到船员身上去吸血,用刀砍的时候还会发出刺耳的叫声。在厚厚的海藻下还藏有不明的生物,会将船只拖进海底,将船员吞食。海藻还会“隐身术”,有时候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第二天又会布满海面。附近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域几乎和马尾藻海域重叠,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船只和飞机在这里神秘地失踪,更给这片海域蒙上恐怖的阴影。
近年来,在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的共同研究下,马尾藻海的神秘的面纱逐渐显露出来,这片海域正处于四大洋流的包围中。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西面的湾流、东面的加那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在这里交汇,使马尾藻海像台风眼一样,形成一个终年无风区,导致这里异乎寻常平静。正是这样,使古老的依赖风和洋流助动的船只在这片海域停滞不前,加上海藻的阻拦,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如果有船只贸然闯入这片海区,因为没有海风和洋流的助力寸步难行,最后被活活困死。常年累月,滞留的船只越来越多,破败的船骸幽静般隐蔽在海藻中,给人一种海上坟场的错觉。虽然马尾藻海中的海藻并不会上船吞噬海员,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光环依然没有消失,百慕大魔鬼三角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在船员们的口中,这里依然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近年来,有多本小说、书籍、音乐、电视电影以马尾藻海为题材,使人们才慢慢知道大西洋深处还有这么一片神奇海域。
60年代动画系列《乔尼 探索 》的第一集发生在马尾藻海。
1968年的电影《迷失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尾藻海,电影里讲述了当代人发现了陷在海藻中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大帆船,以及船上由西班牙后裔构成的 社会 和海怪。
电视连续剧《潜水员丹》的第101集是《迷失在马尾藻海》。
2004年马尾藻海卡通网络的连续剧有一集就是《马尾藻海的幽灵》。
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详细介绍了马尾藻海,对其种种神秘事件进行剖析。
还有各种形式的相关作品对其渲染宣传,让世界各地的探险者都对这片神秘海域充满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