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6: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34
为了深入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丰富遗产,一系列详细措施被制定并实施。首先,进行详尽的调查,全面记录区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现状及代表性传承人,构建档案和数据库,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编制是核心环节,包括《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细化的实施指南,以及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行政区划、不同类别传承人的专项保护规划。通过试点先行,挑选条件适宜的地区和项目,采用分级管理和示范保护,积累经验推动整体工作。
在保护策略上,重点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提供*和资金支持,激发社会关注度,鼓励当地民众积极参与。通过完善名录体系、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设立文化空间和开展试点项目,确保全面保护实验区的文化遗产。
教育与培训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乡土教材,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保护工作能力。学术研究上,设立研究课题,鼓励高校研究力量探讨实验区的理论,并通过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推动*研究和学术交流。
宣传普及方面,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参与,通过出版成果和网站建设,加强实验区的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同时,设立博物馆和传习所,收藏和展示相关制品,为教育和研究提供资源,满足传承活动的需要。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一府六县”,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该实验区就是在徽州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表现形式,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全面的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徽州文化圈涉及的地缘范围。该项目由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文化委、绩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共同承担。实验区建设突出保护机制、保护理念、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的“四大创新”。2010年,由安徽省文化厅申报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2010年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