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02: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23:50
徐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舞鹦哥,它源于明朝的历史背景。据传,明朝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倭寇入侵徐闻县城宾朴城,迫使县治迁至海安所城。在知县平纲的领导下,城池历经数十年的修建和加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到了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1年),知县方逢尧进一步加强城防,增设了护城河、月城,并在南门和西门的高处建起眺望楼,日夜有人守望。为了迷惑敌人,他们设计了假鹦哥鸟模型,由士兵在楼顶轮流值班,通过观察敌情并及时报警,城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随着清代海禁开放,盛世来临,居民人数激增,徐闻再无海盗侵扰。每年元宵节,南门和西门的居民和境坊会仿照当时的鹦哥鸟模型,组织舞者装扮成鹦哥鸟,或是表演技艺,或是在单杆上采青,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这就是舞鹦哥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舞鹦哥是湛江市徐闻县城地区春节闹元宵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两个或四个武功较好的青年,穿戴着形似鹦哥鸟(鹦鹉)的服饰*舞蹈或在直立的单杆上表演技艺和采青,原本最早是明清时代流行于县城城内的南门塘和西门、北门一带地区。